有感 其二
仕路驱驰老不堪,自怜踪迹徧东南。
人间失意常八九,海内同心无二三。
蝴蝶梦中心自适,蜗牛角上战方酣。
要知世事皆虚幻,且向禅林更饱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仕路":指做官的道路。这里指求取功名的道路。
2. "驱驰":驱使奔走,此处借指为了追求名利而奔波劳碌。
3. "不堪":不能忍受;承受不住。
4. "自怜":自我怜悯,感叹自身的遭遇。
5. "踪迹":行踪,足迹。
6. "徧":同“遍”,遍及,全都有。
7. "东南":中国古代以中原为中心,把中国的疆域划分为四方,即所谓的“中国”(南)、“北狄”(北)、“西戎”(西)和“东夷”(东),其中“东南”指南方地区。
8. "失意":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或理想。
9. "常八九":时常是八九不离十的意思。表示失败的时候多,成功的时候少。
10. "海内":古代指国境以内之地。
11. "同心":指志同道合的人。
12. "二三":少数的意思。
13. "蝴蝶梦":源自庄周梦蝶的故事,喻指美好的梦境。
14. "蜗牛角":出自成语“蜗角之战”,用来比喻为了微不足道的名誉地位而争斗不休。
15. "心自适":心态自己适应、平和的状态。
16. "禅林":佛教庙宇,指佛门清静之地。
17. "饱参":充分地体验和领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有感 其二》,作者是南宋的蔡戡。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以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传达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从容。
首联“仕路驱驰老不堪,自怜踪迹徧东南”,描述了诗人自己为求功名,在官场上奔波劳碌,年华老去却一事无成的境况。同时,以足迹遍布东南地区来表现其历经的风风雨雨。
颔联“人间失意常八九,海内同心无二三”,进一步揭示了人生的失意是常态,而真正的知己却是凤毛麟角。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无奈,也流露出对知音难觅的深深遗憾。
颈联“蝴蝶梦中心自适,蜗牛角上战方酣”,则化用庄子与苏轼的故事,借蝴蝶之舞与蜗牛之争,来表达作者身处喧嚣世界却能保持内心宁静的心态。同时,这也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即便身陷困局,也要学会悠然自得。
尾联“要知世事皆虚幻,且向禅林更饱参”,是对整首诗主题的概括,点明了世事如梦、一切皆空的哲学思想。诗人以禅宗修行者的身份,呼吁人们要学会放下执著,洞察世事的虚幻,以达到心灵的解脱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有感 其二》是南宋诗人蔡戡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
在创作这首诗时,蔡戡已经六十九岁,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和南宋的兴衰。年轻时曾参加抗金战争,后来因功升任尚书省右司员外郎。然而,由于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被贬谪至福建、湖南等地。南宋嘉定年间,蔡戡出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此时他已经年逾古稀,对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
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对外则面临金国的威胁。北方国土沦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蔡戡创作了这首《有感 其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腐败官僚的愤怒和对正义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