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钱塘怀古 其四

标题包含
钱塘怀古 其四
行人指新寺,云此旧宫城。 坐殿几朝帝,开山何处僧。 日边行塔影,天外送钟声。 王气元无了,何消凿秣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行人指向新建的寺庙,说它所在的地方曾经是古代的皇宫。 这座宫殿里曾经坐过多少皇帝,而修建这座山头的又是哪位僧人? 太阳映照下的塔影逐渐移动,天际之外传来悠远的钟声。 这里的皇家气势原本已经消退,又何须再去挖凿出新的秣陵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钱塘:古代县名,位于今浙江杭州市。 2. 董师谦:明朝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3. 新寺:此处指建于钱塘地区的佛寺。 4. 旧宫城:指古代的钱塘县城,曾为南宋都城临安的皇宫所在地。 5. 坐殿:指皇帝在宫殿中处理政务。 6. 朝帝:指历代皇帝。 7. 开山:指佛教中的开山祖师,即创立寺庙的人。 8. 日边:指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借指遥远的地方。 9. 塔影:指佛塔的影子。 10. 天外:指天空的尽头,这里借指遥远的地方。 11. 钟声:指寺庙的钟声。 12. 王气:指皇帝的威望和气度。 13. 元:通“原”,原来。 14. 了:结束,消失。 15. 何消:何必,不需要。 16. 凿秣陵:指挖掘陵墓,这里暗指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的都城。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杭州(古钱塘)历史的诗。董师谦以行人的视角,通过对新寺和旧宫城的描述,展现了杭州的历史变迁。在诗中,诗人以游人的身份引导读者思考:这里是哪位皇帝的宫殿?又是哪位僧侣开创了这座寺庙? 紧接着,诗人又通过“日边行塔影,天外送钟声”这两句描绘出寺庙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营造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同时,诗人借助“王气元无了,何消凿秣陵”两句表达出他对历史兴替的感慨——所谓的帝王之气终究都会消失,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环境,而非一味地追求权利与地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钱塘怀古 其四》是清代诗人董师谦所作,创作于清朝末期,具体时间未明确。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况,外有列强侵略,内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诗人身处其中,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 诗人董师谦在当时以文学和政治活动闻名,曾任朝廷官员,因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而选择辞官回乡,过著隐逸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他常常借古喻今,通过回顾历史来反思现实问题,并期待未来的光明。 诗中的“钱塘”是指浙江杭州的钱塘江,这里曾是南宋的都城,繁华一时。诗人以钱塘为题,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故土的热爱。他在诗中写到:“繁华犹似旧钱塘,灯火三更梦未央。”表达了当时的社会虽然表面繁荣,但实际危机重重,就像梦境一样短暂。 综上所述,诗人董师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己生活时代的不满。他以钱塘为引子,回顾了历史的繁华与衰落,希望人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勇敢面对现实的困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