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钱塘怀古 其二

标题包含
钱塘怀古 其二
玉床摇帝座,青盖出都城。 巷哭千家泪,燕歌四面声。 乾坤遽如许,风雪可怜生。 清晓宫门外,犹听打六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玉床晃动皇帝的宝座,青色伞盖离开都城。 小巷哭泣流淌着千家的泪水,四面八方传来悠扬的燕歌。 天地间突然出现了这样的场景,风雪飘零令人心生怜爱。 清晨的宫门外,依然还能听到敲击六更的响声。
去完善
释义
1. "玉床":指皇帝临朝处理政务的玉阶或御榻。 2. "帝座":皇帝的宝座,这里借指皇帝。 3. "青盖":古代官员出行时所用的伞盖,此处代指官员。 4. "都城":国都,这里指杭州。 5. "巷哭":街巷中的哭声,这里形容百姓悲痛之情。 6. "千家泪":千家万户的泪水,表示悲痛之广。 7. "燕歌":燕地之歌,此处泛指北方的民歌。 8. "乾坤":天地,这里指国家命运。 9. "遽如许":意为就这样迅速地发生了。 10. "可怜生":形容令人同情。 11. "清晓":清晨。 12. "六更":古代夜间报时的名称之一,约在凌晨三点至五点之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钱塘(今浙江杭州)的景象和人物。诗人以玉床、青盖等词汇展现了皇家气派,通过“巷哭千家泪”的描述揭示了民间百姓的哀愁。同时,诗人还借助“燕歌四面声”来展示当时的繁华景象。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感叹世事沧桑、人间百态,并用风雪渲染了凄美的气氛。最后,诗人在宫门外听见六更鼓的声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皇家的威严。整首诗情感丰富,景色生动,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怀古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钱塘怀古 其二》是清代诗人董师谦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此时正值清王朝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董师谦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性格耿直,不愿随波逐流,最终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他的诗歌创作主要关注社会民生,抒发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 在乾隆年间,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这种繁荣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官场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董师谦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这些现象深感忧虑。在他的诗歌中,时常流露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关切。 《钱塘怀古 其二》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董师谦以钱塘江为引子,回顾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钱塘江的变迁、吴越战争的爆发等。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太平盛世背后潜藏危机的警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