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四

标题包含
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四
生来最不耐离愁,缜日娇啼倚画楼。邻舍女儿兢相笑,奴家半月不梳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小就非常不喜欢离别带来的忧愁,每天在画楼上倚栏哭泣,连邻居的女儿们都纷纷笑话我,已经半个月没有梳洗头发了。
去完善
释义
1. "生": 生活, 生存 2. "来": 从过去到现在 3. "最不耐": 极度不适应, 不能忍受 4. "离愁": 因离别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5. "缜日": 白天 6. "娇啼": 哭泣 7. "倚": 靠着 8. "画楼": 装饰华丽的楼阁 9. "邻舍女儿": 邻居家的女儿们 10. "兢相笑": 争相嘲笑 11. "奴家": 我自己, 古代女子的谦称 12. "半月": 半个月 13. "梳头": 梳理头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春闺怨”为题,表达了女子对离别的哀愁与无奈。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女子的怨情化作生动的形象和场景。同时,通过描绘邻里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人情。 首句“生来最不耐离愁”直接点明主题,强调女子对离别之苦的难以承受。接下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女子的日常:“整日娇啼倚画楼”。这一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女子因思念而泪如雨下、倚靠画楼的情景,让人感同身受。 第三句“邻舍女儿兢相笑”,通过对比邻里的反应,突显出女子的心绪波动。这里的“兢相笑”并非嘲讽或戏弄,而是表现了邻里之间真诚的关心与交流。最后一句“奴家半月不梳头”则进一步揭示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为诗歌增色不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四》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朱升(1299-1370年)。朱升字允升,号柏斋,徽州府休宁(今安徽休宁)人,明朝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开国功臣之一。他在元至正年间举乡贡进士,授池州路学正。后投奔朱元璋,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明朝建立后,升任翰林院学士、兼修国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洪武二年(1369年)告老还乡,不久病逝于家中,追封永嘉郡公,谥号“文贞”。 朱升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的社会状况。当时,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地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示深深的同情和哀痛。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感和厌恶。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朱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的景象,通过对战争中的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同时,他以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种情感在他的一首名为《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四》的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