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子权见寄时欲卜居合溪飞云寺
环堤风涨雨溪深,半岭云飞一院阴。
三径定回俗士驾,百年今见故人心。
时危天地烽尘满,岁晚江湖客病侵。
他日青云各回首,向来黄阁子知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环绕堤岸的风与雨滴汇集成深深的溪流,云彩在半山腰飘荡投下阴影覆盖整个院子。确定迎来的是凡夫俗子之辈的车驾,曾经珍视的朋友已过了百年时光。如今世界局势紧张,烽火四起;年关将近,漂泊江湖之人疾病缠身。某一日待事业有成回头来看,曾经的知己相互相识,共同分享成功喜悦。
去完善
释义
《祝子权见寄时欲卜居合溪飞云寺》
——注释:
1. 祝子权:人名,生平不详。
2. 见寄:指寄来的信或诗。
3. 卜居:选择居所。
4. 合溪飞云寺:古寺庙名称。
5. 环堤:环绕堤岸。
6. 风涨雨溪深:形容风雨交加、溪水上涨的景象。
7. 半岭云飞一院阴:半山腰上云雾缭绕,使得整个院落显得阴暗。
8. 三径:古代隐士的居处通常有三条小径。
9. 定回俗士驾:一定能让世俗之人流连忘返。
10. 百年今见故人心:历经百年沧桑,依然能见到知心朋友的赤诚之心。
11. 时危天地烽尘满:指当时时局动荡,战乱频繁。
12. 岁晚江湖客病侵:年关将至,在外漂泊的游子容易生病。
13. 他日青云:未来仕途得意。
14. 黄阁子知音:意为地位显贵的朋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古诗。诗人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忧虑和感慨。开篇两句“环堤风涨雨溪深,半岭云飞一院阴”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展现了雨中溪水的深广以及云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紧接着的两句“三径定回俗士驾,百年今见故人心”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在中间两联中,诗人笔锋一转,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时危天地烽尘满,岁晚江湖客病侵”描绘了战火纷飞、民生疾苦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无奈。结尾两句“他日青云各回首,向来黄阁子知音”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并与友人共同回顾过去的岁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祝子权见寄时欲卜居合溪飞云寺》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仲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金兵南下侵扰江南,战争频发。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文人墨客为了避难和抒发爱国情怀,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仲并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他因博学多才而受到世人敬重。
在人生际遇方面,仲并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后来他因才华横溢而被任命为地方官吏,但在任期内却因刚正不阿而得罪权贵,遭受排挤。这使得他对仕途产生了失望,转而投身文学创作。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仲并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祝子权等人。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晚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战乱频繁。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抨击现实,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仲并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