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新月娟娟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月柔美明亮,夜晚寒冷寂静,群山与星空相交映。站立起来,轻轻挠头,看到窗外的梅花枝条显得有些孤单消瘦。这秋天的傍晚真是美好,但人们却失去了举杯欢聚的心情。你知道么?在一片嘈杂的乌鸦啼声中,思乡之情比烈酒更浓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点绛唇:词牌名。
2. 新月娟娟:新月明亮柔美。
3. 夜寒江静:夜晚寒冷宁静。
4. 山衔斗:指北斗星倒映在山上。
5. 起来搔首:起床并挠头,表示困惑或焦虑。
6. 梅影横窗瘦:梅花映在窗户上,显得清瘦。
7. 好个霜天:赞美这寒冷的天气。
8. 闲却传杯手:表示因为严寒而停止饮酒。
9. 君知否:你知道吗?
10. 乱鸦啼后:乌鸦在黑暗中乱叫之后。
11. 归兴浓于酒:思乡之情比喝酒更浓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冬夜图,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开篇“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一句,描述了新月高悬,寒冷寂静的夜晚,群山仿佛托着北斗星,意境空灵而高远。接下来的“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则展现了梅花稀疏、略显憔悴的形象,象征着朋友间无法相聚的痛苦和孤寂。
下阙“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表现了词人在这样的冬夜,手中没有了举杯的酒盏,显得有些无奈和无聊。结尾两句“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则暗示了词人此时的心情,如同乌鸦的叫声一样杂乱无章,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
整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将词人的情感寄托在其中,表现出了一种深沉而真挚的友情和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新月娟娟》是南宋词人汪藻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74年,即宋孝宗淳熙元年。这一年,南宋与金国达成了绍兴和议,局势相对稳定,但在朝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
汪藻此时正任婺州(今浙江金华)通判,远离政治中心,但他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在这首词中,他以新月的形象描绘了南宋朝廷的困境,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词中的“娟娟新月”象征南宋朝廷的软弱无力,而“弄影风前”则暗示了朝政的动荡不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