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赋蜀主降唐
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
唐主再悬新日月,蜀王难保旧山川。
非干将相扶持拙,自是君臣数尽年。
古往今来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潸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全城官员和将领纷纷想要上朝觐见天子,却未曾察觉邻国军队已逼近边关。
唐主重新挂起新的日月旗,但蜀地的山川难以保住。
这并不是因为将军和宰相们的无能,而是君王与臣子的命运已经走到了尽头。
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有谁曾经真正地欢笑过,又有多少人为之泪湿衣襟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牛希济: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诗词多描绘战场的残酷以及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2. 满城文武欲朝天:指蜀地众官员希望归顺唐朝。
3. 不觉邻师犯塞烟:指周边的敌军毫无预兆地侵入边界地区。
4. 唐主再悬新日月:指唐朝重新建立,恢复江山社稷。
5. 蜀王难保旧山川:指蜀地的君主难以保住过去的领地山河。
6. 非干将相扶持拙:这里的“拙”指的是君主的无能。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的失败并非因将相不辅佐。
7. 自是君臣数尽年:指君臣之间的缘分已到尽头。
8. 古往今来亦如此: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轮回,没有新鲜事。
9. 几曾欢笑几潸然:指经历过多少欢笑与泪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蜀主投降唐朝的历史事件,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首联“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描述了蜀主在满朝文武的簇拥下准备投降的场景,以及邻近军队攻入蜀地的紧张气氛。颔联“唐主再悬新日月,蜀王难保旧山川”则表现了蜀主向唐朝投降后,蜀地江山易主的现实,强调了新旧势力的更替。颈联“非干将相扶持拙,自是君臣数尽年”暗含了诗人认为国家兴衰并非由个别将领或宰相决定,而是命运使然的深层含义。尾联“古往今来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潸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与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牛希济的《奉诏赋蜀主降唐》是一首描绘五代十国时期蜀汉灭亡、后主投降唐朝场景的诗歌。这首诗意在表达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历史变革的感慨。下面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
创作时间:公元965年
在创作这首诗时,牛希济身处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时期。当时各地方势力割据,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而蜀汉政权的灭亡,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事件。牛希济作为蜀汉的后裔,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巨变,内心的感慨无以言表,遂作此诗以寄托哀思。
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
牛希济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曾任蜀汉朝廷官员。他擅长文学创作,尤其以词著称,被誉为“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在蜀汉灭亡后,牛希济的人生际遇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失去了政治地位,流落民间,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文学创作,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混乱的时期,从公元907年到979年,共计53年。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而在南方和北方各地则存在着十个割据政权。这些政权之间相互征伐,战争不断,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民生凋敝。此外,这一时期也是文学艺术的繁荣时期,特别是词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词人和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