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季安作
僻处因耽道,读书获我心。为嫌牵俗累,不厌入山深。野趣聊荒遁,才名岂陆沈。圣朝思梦卜,终忍卧园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偏居的地方因为爱好道家思想而得内心宁静,通过读书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为了避免世俗的烦恼,我不怕走进深山之中。在山野里寻找一份宁静的乐趣,不让自己埋没在人群中。在这个繁荣的时代,我希望能被发掘并有所作为,但最终我还是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僻处:偏僻的地方。这里指作者生活隐居的地方。
2. 耽道:沉迷于道家的思想学说。
3. 为嫌:因为厌恶。
4. 牵俗累:被世俗所拖累。
5. 野趣:山野的趣味。
6. 荒遁:离群索居,避世隐居。
7. 才名:指作者的才华与名誉。
8. 岂陆沈:难道会埋没才华。陆沈,沉没水中。
9. 圣朝:指当时的朝廷。
10. 梦卜:做梦占卜吉凶。这里比喻君主对贤能之士的期待。
11. 终忍:最终能够忍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琪在模仿和回应王季安的诗歌作品而创作的。首联“僻处因耽道,读书获我心”描述了诗人在偏远的地方追求道义,通过阅读获得内心的满足。颔联“为嫌牵俗累,不厌入山深”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的烦恼,愿意深入到山中寻求清静。颈联“野趣聊荒遁,才名岂陆沈”意味着诗人虽然过着荒弃的生活,但才华横溢的名声不会因此而埋没。尾联“圣朝思梦卜,终忍卧园林”则透露了诗人希望得到朝廷的任用,但又愿暂时在园林中隐逸的心情。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渴望追求心灵自由,又不甘被世俗埋没的心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和王季安作》,是南宋诗人王琪所作。王琪生活在宋宁宗时期,他和其他一些作家一样,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和诗歌朗诵会。他学识渊博,是宋代的一位重要学者,他的诗才横溢,尤以描绘田园生活见长。
此诗作于12世纪的南宋末年,此时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士大夫阶层普遍忧国忧民。王琪在这首诗里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他与友人王季安进行诗歌交流,表达对家乡、生活和时光的感慨。
这一时期的王琪虽远离朝堂,但他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他在此诗中对家乡的眷恋,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都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这种情感在他与其他文人的交往中得到共鸣,也构成了这首诗深刻的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