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相思
山空天籁寂,水榭延轻凉。浪定一浦月,藕花闲自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的天籁之音显得格外寂静,在水边的亭台享受着清凉的空气。波浪渐渐平静下来,留下一轮明月倒映在江面上,荷花在夜色中独自散发着香气。
去完善
释义
山:即指青山。天:天上,此指天空。籁: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鸟声等。寂:安静,寂静。
水榭:临水建筑的小亭子。延:扩展,传播。轻:微小的感觉,此处形容凉爽的感觉。凉:凉爽。
浪:波浪,这里指的是水面波纹。定:平静下来,稳定。浦:水边,河岸。月:月亮。
藕花:荷花。藕,荷的地下茎,这里用作荷花的别称。闲:空闲,闲置。自:自己,自动。香:香气。
去完善
赏析
《静夜相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诗人在山空、水榭的清静之处,感受到了天籁之音的寂静和轻柔凉爽的空气。此时的水面波平浪静,倒映着满月的光辉,藕花悠然自得地散发着香气。这首诗通过静谧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静夜相思》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晚唐时期,即公元859年至907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唐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国家。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诗人们依然关注民生疾苦,抒发个人情感。
李群玉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早年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谋生。后来得到地方官员的赏识,得以进入仕途,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落第,直到晚年才终于成为进士。这种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生命运有了更深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李群玉以月为引,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他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人生的离合聚散,表达了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身处乱世,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无奈。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群玉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