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歙溪用老杜诗青惜峰峦过为韵 其二
溪山美有余,自古神仙宅。
筑室隐宣平,题诗来李白。
至今负薪人,间是餐霞客。
不向此寻真,飘蓬端可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水之美引人入胜,自古以来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在宣平地区修建房屋隐居,和李白一起题写诗篇。
至今还有一些砍柴的人,有时也会成为喜欢游山玩水的旅客。
如果不来到这里寻找真正的自我,那么像落叶一样随风漂泊的生活实在是可惜。
去完善
释义
1. 溪山:指歙溪一带的山水风光。
2. 美有余:形容溪山景色之美,让人流连忘返。
3. 自古:自古以来,表示时间长久。
4. 神仙宅: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环境优美之地。
5. 筑室:建造房屋。
6. 隐宣平:在宣平县隐居。
7. 题诗:写诗。
8. 李白: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9. 至今:直到现在。
10. 负薪人:砍柴为生的人,这里泛指普通百姓。
11. 间是:有时是。
12. 餐霞客:指游山玩水的人。
13. 真:指人生真谛、真理。
14. 飘蓬:形容四处漂泊的生活。
15. 端:确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作者胡舜陟以溪山为主题,将溪山之美比作神仙居所,表达了古人向往神仙生活的美好愿景。通过描述溪山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了如画的自然风貌。同时,诗中提到宣平、李白等元素,引用了古代的传说和文化人物,增强了诗词的历史感。此外,诗中还表现了诗人的道家风骨和归隐之志,反映出诗人渴望在自然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整首诗既有浓厚的自然风光描绘,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泛歙溪用老杜诗青惜峰峦过为韵 其二》,是宋代诗人胡舜陟的作品。胡舜陟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们争相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时期,诗歌成为了他们传达思想的重要载体。在这首诗中,胡舜陟通过描绘山水风光和表达对家乡热爱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家国情怀。
首先,我们从诗题中可以看到,这首诗的主题是泛舟歙溪时的所见所感。歙县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歙溪是当地著名的景点之一,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而胡舜陟在游玩过程中,借用杜甫的诗歌手法,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
其次,从作者胡舜陟的人生经历来看,他在当时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任南宋朝议大夫、尚书郎等职,后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至歙县。虽然遭遇挫折,但胡舜陟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同时也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胡舜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家乡深沉的爱。
最后,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正值北宋末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外患内忧交织,这使得许多文人志士对国家前途忧心忡忡。然而,胡舜陟在面对这样的困境时,并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激励自己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种精神在他的诗作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