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祥上人之道场

标题包含
送祥上人之道场
虎锡高腾上虎岩,虎岩老虎气耽耽。 袖藏济北爷儿手,不捋其须心不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心月,法号宗泐(1314-1390年),字大圭,号全室,又号释心月。他是明朝初年的著名僧人、诗人和书法家,浙江台州人。 释心月自幼出家为僧,曾师从于元末明初的高僧笑隐大訢禅师,学习佛法和诗文。他天...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虎锡:虎形的锡杖,佛教僧人行走时手持的器具。 2. 高腾:向上飞升。 3. 虎岩:山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 4. 济北:山东济南。 5. 爷儿手:指的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手迹。 6. 捋:用手握住物体然后轻轻地向下滑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释心月送祥上人赴道场时的情景。首句“虎锡高腾上虎岩”中的“虎锡”是指僧人游方所用的锡杖,而“虎岩”则是喻指道场。这句诗表达了祥上人即将踏上征程的情景。第二句“虎岩老虎气耽耽”则通过比喻强调了道场的威严和庄重。 接下来的两句“袖藏济北爷儿手,不捋其须心不甘”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祥上人的期许和鼓励。这里的“济北爷儿手”是对祥上人才能的赞美,意思是希望他能够在道法上有更高的成就。而“不捋其须心不甘”则是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意味着诗人鼓励祥上人要敢于攀登道法的高峰,不要轻易满足于现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祥上人之道场》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心月之手。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诗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慨和期望。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在诗词的意境中融入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及个人情感。 首先,从诗题中的“送祥上人之道场”可以得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公元960年至1279年是宋朝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经常通过诗歌来表达离别之情。所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应为宋代。 其次,了解释心月的生平及与他的相关人生际遇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释心月(约1050-1110)是宋代著名的僧人、诗人和书法家。他曾在北宋朝廷任僧录,因禅法精深而受皇帝赐紫衣。然而,他在晚年因坚持自己的信仰而被逐出京门。这种人生的曲折与变化,使他对佛教修行有了更深的体悟,也激发了他对友情的珍视。结合这一点来看,《送祥上人之道场》很可能是在他与祥上人的友谊中产生的。 再者,释心月所处的时代背景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他的诗作非常重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同时期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烈,这也反映在释心月的诗中。因此,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