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和刘明
不奈滴檐声,风回昨夜晴。一阶春草碧,几片落花轻。知分贫堪乐,无营梦亦清。看君话幽隐,如我愿逃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法忍受屋檐下的风声,昨日风停雨歇天空放晴。一层台阶上春草翠绿,飘落的花瓣轻盈舞动。深知贫困却可快乐度日,心中没有忧虑梦境也清爽。看你谈论那些隐居的故事,宛如我想远离名利喧嚣。
去完善
释义
1. 不奈:不能忍受;无法抵挡。
2. 滴檐声:雨滴从屋檐滴下的声音。
3. 风回:风转变方向,这里指风向改变。
4. 一阶:一级台阶;一段楼梯。
5. 春草碧:春天的草绿色。
6. 落花轻:花瓣轻盈地落下。
7. 知分:知道自己的本分。
8. 贫堪乐:贫穷也可以过得快乐。
9. 无营:没有追求名利之心。
10. 梦亦清:梦境也显得清澈透明。
11. 看君:看着你。
12. 话幽隐:谈论隐居之事。
13. 如我:如同我一样。
14. 逃名:逃避名声,这里指隐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翁卷与朋友刘明的对话。首联中的“不奈滴檐声”表现了春天细雨连绵的场景,而“风回昨夜晴”则描述了天气的骤然变化,夜雨过后转晴的景色。颔联中,“一阶春草碧”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同时以“几片落花轻”传达了一种生命短暂的感叹。接下来的两联,诗人翁卷表达了他的处世哲学和人生观,他认为知足安贫的生活是可以带来快乐的,而且心中没有忧虑,连梦境都会变得清明。在尾联中,翁卷通过描述与刘明的交流,表达了他想要隐逸山林、躲避世俗喧嚣的愿望。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质朴,体现了诗人翁卷超脱尘世的高洁品质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和刘明》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之间。在这个时期,翁卷作为一位布衣诗人,长期生活在民间,他的作品主要以描绘农村生活、表达农民心声为主。
在翁卷生活的时代,南宋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然而,在农村地区,农民们依然保持着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翁卷通过对春日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的农村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既体现在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上,也体现在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歌颂中。
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翁卷与刘明的深厚友谊。两人在诗中相互唱和,共同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这种深厚的友谊,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动人的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