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居寄简长
雪苑东山寺,山深少往还。
红尘无梦想,白日自安闲。
杖履苔花上,香灯树影闲。
何须更飞锡,归隐沃洲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中的苑东山的寺庙,位于深山之中,鲜有人来往来。
繁华世界已没有了梦想,白天过得安逸宁静。
漫步在长满苔藓的小路上,寺院的香火和树影显得格外悠闲。
何必再远游寻找归宿呢,这里就是我的世外桃源。
去完善
释义
《寺居寄简长》释怀古
1. 雪苑:指河南省商丘市的雪苑景区,位于该市东南隅。这里地势低洼,积水成雪,故有“雪苑”之称。
2. 东山寺: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东山镇的一座寺庙。
3. 红尘:佛教用语,意指繁华俗世,与出家人修行的清净世界相对。
4. 杖履:手杖和鞋子,代指行走或出游。
5. 苔花:苔藓类植物的花朵。
6. 香灯:指寺庙中的灯火,用以照明的灯具。
7. 沃洲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是唐代诗僧寒山子隐修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寺居寄简长》诗中,诗人释怀古以精湛的笔触描绘了他在东山寺的恬静生活。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主要写山寺环境之清幽及诗人内心的宁静,后四句则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远离。
首先,开篇两句“雪苑东山寺,山深少往还”描绘出寺庙所在之处的地理特点:群山环绕,人迹罕至。这为接下来的描写铺垫了静谧的氛围。接下来“红尘无梦想,白日自安闲”展现了诗人在此修行的心境。“红尘”喻指世间纷扰、名利追逐,而诗人能超脱于这一切,进入一个心如止水、自在逍遥的世界。他借助于自然之美、禅意之境抚慰内心,实现了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而后四句“杖履苔花上,香灯树影闲。何须更飞锡,归隐沃洲山”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这一心境。在这里,诗人选取了富有象征意义的杖履、苔花、香灯和树影等意象,赋予了诗句丰富的内涵。通过行走于青苔遍布的小径、欣赏树影婆娑下的香灯,诗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凡美好。这里的“何须更飞锡,归隐沃洲山”表现出诗人不再向往远方的名山古刹,而是选择留在东山寺度过余生。这首诗传颂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传达了禅宗思想中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寺居寄简长》,是唐代诗人释怀古所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从诗名可知,这是一首寄给友人简长的诗,诗人借寺院寄寓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唐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释怀古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诗文出众,但一生仕途坎坷,未能如愿以偿。这首诗正是他在寺院居住时,有感于自己的遭遇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创作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唐朝时期,佛教在中国非常盛行,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喜欢在寺庙里修行或居住,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那个时期的文人之间,相互交流、唱和的风气很盛,他们通过写诗、赠诗来表达对彼此的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寺居寄简长》这首诗是在唐朝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由释怀古这位命运多舛的诗人创作出来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寺院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人生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