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居早秋
秋生深径里,老病眼慵开。
户外行人绝,林闲朔吹回。
乱蛩鸣古堑,残日照荒台。
唯有他山约,相亲入望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生长在幽深的林间小道上,年老体病的我眼中一片朦胧。
外面的行人稀少,在林间的寂静中,寒冷的北风呼啸而过。
杂乱的蟋蟀鸣叫在古老的战壕旁,夕阳的余光洒在荒废的高台上。
只有远方的山约定好的等待,让我们相互靠近,满怀期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原居:故居或原来居住的地方。
2. 早秋:初秋时节。
3. 释怀古:作者名字,字面意思为“放下心中的包袱,返璞归真”。
4. 秋生深径里:秋天在深深的道路中生出。
5. 老病:年老多病的人。
6. 眼慵开:形容眼睛疲乏不愿睁开。
7. 户外:室外。
8. 行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9. 绝:消失。
10. 林闲:树林中较为清静的地方。
11. 朔吹:北风。
12. 回:回旋,指风吹过。
13. 乱蛩:混乱的蟋蟀声。
14. 鸣:发出声音。
15. 古堑:古代防御用的壕沟。
16. 残日:即将落下的太阳。
17. 荒台:荒废的台基。
18. 唯有他山约:只有远在他乡的朋友约定。
19. 相亲:相互亲近。
20. 入望来:进入视野。
去完善
赏析
首联“秋生深径里,老病眼慵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情和无奈。诗人以深径、老病两个词语将秋天的到来与自己的处境紧密相连。这种联系并非纯粹的景物描绘,而是通过个人遭遇展现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受,使得诗歌的主观情感更为浓厚。
颔联“户外行人绝,林闲朔吹回”,通过行人稀少和林间寒风表现初秋的萧瑟气氛。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期待。行人绝和林闲突出了诗人在这个特定时刻所感受到的孤独,而朔吹回则暗示了诗人渴望走出这种状态,寻找温暖的内心向往。
颈联“乱蛩鸣古堑,残日照荒台”,继续描述秋季的自然景象。这两句诗采用动景和静景相互映衬的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荒凉的古战场。乱蛩鸣叫的古堑和残阳照射的荒台营造了一种寂寥、苍凉的氛围,进一步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
尾联“唯有他山约,相亲入望来”,是诗人对生活的期待和希望。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表达出与远在他乡的友人相见的强烈愿望。虽然眼前的环境令人生畏,但远方的友谊成为了诗人心灵的慰藉。这一结尾既呼应了开篇的孤独之感,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暖意,使其更加饱满和感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原居早秋》是唐朝诗人释怀古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秋天的早晨,站在平原上,看到美丽的景色和感受到的宁静心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这段时间里,释怀古作为一位书生,屡试不第,仕途坎坷。他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出了许多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
当时正值唐朝盛世,国家繁荣昌盛,文化繁荣。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成为文人墨客们竞相追逐的风尚。同时,佛教和道教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这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