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妇辞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丈夫是田间的农民,妻子是田间的女儿。
当初嫁给了你,为你握着织布机的梭子。
肌肉逐渐感到疲惫,却依旧在窗下不停地织着。
为什么还要去编织细白的丝绸,却穿上了自己制作的破衣烂衫?
这是官家的村庄的路边,还是继续种植桑树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田中郎:指在田间耕种的农夫。
2. 妾:古代女子的自称。
3. 秉:拿着,操持。
4. 机杼:织布机。
5. 筋力日已疲:形容每天辛苦劳作使得体力逐渐疲惫。
6. 不息窗下机:不停歇地操作着窗下的织布机。
7. 如何织纨素:怎么织出白色的绢绸衣物。
8. 自著蓝缕衣:却只能穿著自己用织布机制作的蓝色粗布衣服。
9. 官家榜村路:官方管辖的村庄道路。
10. 更索栽桑树:需要继续种植桑树以供养蚕织丝之用。

去完善
赏析
《织妇辞》是一首描绘古代劳动妇女辛勤劳作的诗歌,以简练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她们生活中的艰辛与无奈。
诗的开头两句“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点明了丈夫和妻子的身份,他们都是农民,生活在田野间。接下来两句“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则描述了女子嫁给男子后的生活状态,她每天要为丈夫织布,辛勤劳作。
接下来的四句“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则展示了这位女子的辛劳。她的身体日渐疲惫,但仍在窗下不停地织布。她努力织出华丽的丝绸,却只能穿著粗布衣裳。这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对劳动妇女的不公。
最后两句“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则是诗人对统治者的讽刺。他希望官府能在乡村的道路上推广栽桑养蚕,让这些勤劳的妇女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织妇辞》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在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所作。这一年,孟郊已近五十岁,历经了多年的科举失利和宦海浮沉,仍然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的生活困顿不堪,时常借诗抒怀,关注民间疾苦。
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逐渐衰落,朝廷内外矛盾重重,社会动荡不安。农业、手工业等经济领域受到严重影响,其中以蚕织业为代表的纺织业更是备受打击。许多妇女因为生计所迫,不得不从事艰辛的蚕织劳作。孟郊的《织妇辞》正是以此现象为背景,表达了对民生困苦的关注和对朝廷昏庸无能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