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吟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气寒冷,颜色呈现出一种青苍;北风吹过,呼唤着枯萎的桑树。厚厚的冰面上看不到一丝裂痕,白天时间缩短却带着冰冷的阳光。用石头敲打也生不起火焰,强大的阴气在争夺着阳气。在这种苦寒之中,我又能说什么呢?只能边冻得哆嗦边把这首诗吟唱出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苦寒吟:诗的题目,描述寒冷的环境和心情。
2. 天寒色青苍:天色因为严寒而显得青翠暗淡。
3. 北风叫枯桑:北风吹过干枯的桑树发出叫声。
4. 厚冰无裂文:厚厚的冰面上没有裂缝。
5. 短日有冷光:太阳在冬天显得较短,但依然有着寒冷的亮光。
6. 敲石不得火:击打石头取火,但无法产生火焰。
7. 壮阴夺正阳:强烈的阴气夺取了阳气。
8. 调苦竟何言:环境如此艰苦,还能说什么呢?
9. 冻吟成此章: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写成这首诗。

去完善
赏析
《苦寒吟》孟郊这首诗歌以鲜明的意象描绘了寒冬的景象。首联“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通过寒冷的色调和北风的呼啸声,营造出寒冷的氛围。紧接着,“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两句则以厚冰和短日的形象,具体描绘出冬天的景象。
颔联“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则表现出了在寒冷的冬天里,想要生火的困难,以及阴冷的氛围压制住了阳光的温暖。这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显寒冷。
尾联“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则是诗人以自己为例子,展示了在如此寒冷的冬天里,虽然生活艰辛,但诗人依然坚持写作,表达出自己的坚韧品质。
整首诗歌以简单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出寒冬的景象,并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传达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勇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苦寒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冬日严寒的恶劣环境,表达了诗人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人生困苦的体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17年左右,当时孟郊已经年逾古稀,经历了宦海沉浮、世态炎凉,但依旧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在唐德宗至宪宗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孟郊的一生也饱受贫寒困厄,多次科举不第,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难,努力拼搏。这首诗正是他这一人生态度的体现。在诗中,他以严寒中的松柏为象征,赞美了在困苦环境中依然挺立的坚强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