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雪庭

标题包含
雪庭
一度寒来不可禁,森罗万象尽平沉。 个般门户谁能入,著脚分明三尺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普济(1169-1249),俗名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他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与朱熹、张载、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五子”。 释普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度:衡量,计算;此处意指次数。 2. 禁:承受不住,抵挡不住;此处意为寒冷得无法抵御。 3. 森罗:繁茂的样子,比喻纷繁的事物。 4. 万象:泛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5. 尽:全部,所有;此处意为都、统统。 6. 平沉:寂静无声,沉静。 7. 个般:这样,这般;此指如此幽静的境地。 8. 门户:进入的门径,这里比喻境界。 9. 谁能入:即无人能够进入。 10. 著脚:踏足,立脚;此处比喻找到门径。 11. 三尺深:极言其深,并非实指,寓意深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雪庭》描绘了冬天来临时的景象,诗人用“一度寒来不可禁”写出了冬天的寒冷和无法抗拒的态势。接着,他通过“森罗万象尽平沉”一句传达出万物在寒冬面前都显得渺小和平静,呈现出了冬天寂静而深沉的景象。 接下来,诗人写道:“个般门户谁能入”,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少数人才能够适应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最后,他以“著脚分明三尺深”来形容这种适应力,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寒冬中一步一个脚印、逐步适应的状态。 整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界力量及人们适应力的感悟。他用生动形象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以及人们对生活的坚韧与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庭》是宋代诗人释普济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诗歌创作的时间段内,释普济作为一位著名的僧人,他的一生都在寻求佛法的真谛。他曾游历全国各地,与各地的文人墨客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这首《雪庭》正是他在游览名山大川的过程中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还包括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宋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僧人们通过禅修、讲经、写诗等方式传播佛教思想,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释普济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