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郊落花歌

标题包含
西郊落花歌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观赏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清朝中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改革家,被誉为“文坛泰斗”。 他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上,以其深刻的...查看更多
站在岸边的渡船人
去完善

译文
西郊的落花非常独特,古人在此只能悲吟伤春的诗句。然而,当西郊的车马都离去了,定庵先生却带着酒来到了这里欣赏落花。他寻春时未被人察觉,而送春时又遭人嘲笑。在呼朋引伴后,他和三四个朋友一起出了城门,看着落花的景色,所有人都显得有些痴醉。 这情景就像钱塘江夜晚的潮水汹涌澎湃,又像昆阳之战清晨的草木飘摇;又像八万四千名天女洗完脸后,一起把胭脂倾倒在此地。奇特的龙和怪异的凤也喜欢这样的景色,那么琴高那条想要上天的鲤鱼又是为何呢?玉皇宫中空空如也,就像洗净了一样,但却没有一位美丽的女子。这又好像是定庵先生一生的忧虑,总是伴随着各种奇怪和不可思议的事情。 先生读了所有的经书,最喜欢的是《维摩诘经》里的那些清净的词句。他又听说在净土世界中,落花堆满地面四寸厚,闭上眼睛观赏更令人神往。可惜西方极乐世界难以到达,因此下笔描绘的也只是一些华丽而虚幻的文字。真希望树木能有永不凋谢的花朵,并且能经常下雨滋润它们,让这美景持续三百六十天。
站在岸边的渡船人
去完善
释义
1. 定庵:指龚自珍,号定庵。 2. 伤春:古代诗词中的常见主题,表达春去花落引发的人生感伤。 3.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一同前来。 4. 钱塘潮:浙江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 5. 昆阳战:东汉光武帝刘秀平定王莽军队的战斗,以少胜多,最终使光武中兴。 6. 八万四千天女:佛教用语,形容数量极多。 7. 琴高之鲤:古籍记载中的故事,琴高是战国时赵国人,擅长鼓琴,据说他带着鲤鱼登天。 8. 玉皇宫:天宫。 9. 三十六界:佛家语,喻指世间。 10. 青蛾眉:美女的代称。 11. 三藏:佛经分为经、律、论三藏。 12. 维摩:维摩诘,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在家居士,以智慧出众著称。 13. 净土:佛教语,指西方极乐世界。 14. 绮语:华美而富于文采的语言。 15. 安得:表示愿望的句子开头,意为希望得到。 16. 更雨:再下雨。 17. 长是:总是,一直。
站在岸边的渡船人
去完善
赏析
《西郊落花歌》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的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西郊落花的奇观。通过对比古人只知伤春的无奈,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诗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漫天飞舞的落花的美丽与壮观。同时,诗歌还传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魅力的诗篇,值得细细品味。
站在岸边的渡船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郊落花歌》是清代著名文人龚自珍于道光年间(公元1841年)所创作的诗歌。此时正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龚自珍是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关注民生、国事。 在创作这首诗时,龚自珍正面临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终于在京城任职内阁中书,有机会接触上层政治。然而,他对当时的官场腐败和世态炎凉深感痛心,于是以落花比喻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清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西方列强对清朝进行侵略扩张,另一方面,国内的政治腐败导致民不聊生。这使得龚自珍对国家前途命运忧心忡忡,于是他借这首《西郊落花歌》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同情。
站在岸边的渡船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