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一百五十七
问我清游何日最,木樨风外等秋潮。
忽有故人心上过,乃是虹生与子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问什么时候是最佳的清净游玩时光?在木樨香气中等待秋天的海潮到来。突然间,故人从心头闪过,原来是虹生和子潇两位朋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己亥杂诗: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组诗,共315首。2. 其一百五十七:指该组诗的第157首。3. 木樨:又作“木犀”,桂花的一种别称。4. 秋风:秋天的风向,常用来形容秋天的到来。5. 故人心上:指怀念故人之情。6. 虹生:喻指人物超凡脱俗的才华与气质。7. 子潇:是清朝文人梅曾亮的号,这里可能比喻某人或某物的风采不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人、感慨时光的复杂情感。首句以“木樨风外等秋潮”描述了美丽的秋日景色,借以表达诗人出游的喜悦心情。而接下来的一句“忽有故人心上过”,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挂念与回忆,展现出诗人对于往昔时光的深深怀念。最后一句“乃是虹生与子潇”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入具体的故人形象,表达了对这两位朋友的深切情感。整首诗如同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融合了自然风光与浓厚的人情味,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诗词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其一百五十七》是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在己亥年间(即公元1839年)所创作的组诗之一。这一年是道光十九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是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另一方面是外国侵略者的步步紧逼。这种形势对龚自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一时期的龚自珍,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在官场屡受排挤,郁郁不得志。然而,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他的诗歌作品,如《己亥杂诗》系列,充分展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尤其是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龚自珍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他以诗歌为武器,揭露社会的黑暗,呼唤民众觉醒,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责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