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金碧辉煌的东南地区,拥有众多才子佳人,他们背负着重重恩怨,争夺名利。
有些人在青楼里控制大局,有些人在文坛上独占鳌头。人们纷纷避而远之的是文字狱,著书立说也只是为了生存。
当年那五百壮士哪里去了?难道归来的人个个都是权贵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粉东南十五州:指繁华富庶的东南地区。金粉,比喻繁华;东南,指南方沿海一带。
2. 牢盆狎客:指执掌大权而依附权贵的人。牢盆,煮盐的工具,这里代指盐政;狎客,与权贵亲近的人。
3. 团扇才人:指在宫廷中受到宠幸的文人。团扇,古代宫中的扇子;才人,有才华的人。
4. 避席畏闻文字狱:形容人们对文字狱的恐惧。避席,离开座位,表示敬意;文字狱,因文字触怒统治者而引起的冤狱。
5. 稻粱谋:为生计而奔波。稻粱,稻谷和粱米,泛指粮食;谋,谋求。
6. 田横五百人:指田横及其手下五百壮士。田横,秦末起义军首领之一,被刘邦击败后自杀,其手下五百壮士也集体自杀。
7. 列侯:封建时代诸侯国的一种爵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咏史》诗是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讲述东南地区的繁华富饶与权力斗争,讽刺了当时文人墨客趋炎附势、追求名利的社会风气。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文字狱的恐惧和对为民谋福祉的期许。
首联“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描绘了东南地区的繁荣景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金粉”指代富饶之地,而“万重恩怨”则暗示着名利场的种种纷争。
颔联“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进一步揭示了文人墨客为了名利,不惜迎合权贵、左右逢源的现象。这里的“牢盆狎客”指的是那些善于钻营、攀附权贵的文人;“团扇才人”则是指那些在文坛上有一定地位的才子佳人。
颈联“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严苛的文字狱的恐惧,以及文人墨客为了生计而著书的无奈。这里“避席”一词源自《战国策·魏策四》,原意是为表示敬意而离席,这里则寓意对文字狱的恐惧。
尾联“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以田横五百壮士的典故作为对比,质问当时的文人墨客是否真的能够保持气节,坚守信念。这里“田横五百人”指的是秦末齐国贵族田横率领的一支义军,他们宁死不屈,最终全部自杀殉国。诗人借此表达对那些出卖灵魂、追求名利的文人的谴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史》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败,外部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腐败使得国家面临严重的危机。
在这一年里,龚自珍的生活经历了很多波折。他曾在京城任职,但由于对政治的失望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决定辞官回乡。在这段旅程中,他目睹了社会的种种弊端,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咏史》诗。
此外,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一方面,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逐渐失去其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新兴的社会力量正在崛起,预示着未来的变革。然而,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却普遍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陶醉中,未能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巨变。
在这种背景下,龚自珍的《咏史》以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揭示了现实社会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