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写梦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梦境总是难以留住,就像清风吹过仙境一样短暂。仔细回味这梦境,它仿佛已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梦境来去无踪,寻找也是徒劳,如同那记忆中的红楼往事。
在梦中与佳人缠绵,灯火阑珊,帘幕低垂,那是仙子,还是梦幻,还是温柔的寄托?独自品味这惆怅和思念,既排解心头的孤寂,又让自己沉浸在离愁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仙洲:指美好之地或理想之境。
2. 桁(héng):房屋的大梁。这里指代住屋或住处。
3. 绸缪(chóu móu):原意是指紧密缠缚,这里是形容感情亲密深厚。
4. 帘钩:用于悬挂窗帘或帷幔的金属钩。
5. 自遣:自己排遣,自我开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结构独具匠心。开篇以“好梦最难留”起笔,表达了梦境美好却转瞬即逝的特点。紧接着通过“吹过仙洲”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梦境飘渺的场景。
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用“依样到心头”强调梦境虽短暂,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则描绘了梦醒之后的心态:既无奈于梦境的无影无踪,又留存着那如梦如幻的回忆。
下阕进一步表现了对梦境中的美好时光的留恋。其中“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梦境中美景和温馨的氛围。而后以“是仙是幻是温柔”一句揭示梦境的神秘色彩以及带给人的愉悦感受。
最后,作者写道:“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这一句表明了梦境虽然美妙,但终究要回到现实。即使独自一人,也要学会自我排解,不再为梦境而伤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以及对梦境的独特见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浪淘沙·写梦》是清朝著名文人龚自珍在晚年时期创作的词作。这个时期,正值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之际,他关注国事,忧国忧民。
在人生际遇方面,尽管龚自珍才华横溢,但却因官场黑暗而无法施展抱负,他的忠君爱国之情未能得到朝廷的赏识。在与朋友交往时,他曾表达过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时代背景方面,清朝末期,内忧外患严重,社会矛盾激化。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的侵略使国家和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龚自珍深感忧虑,希望能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共同抵抗外来侵略。
在《浪淘沙·写梦》这首词中,他以梦境为载体,描绘了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盼。这既是他在人生晚年的无奈感慨,也是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