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支箫、一把剑,曾寄托了我一生的志向与情怀,然而如今回顾,这所谓的“狂士”之名,却让我背负了整整十五年的失落与无奈。

去完善
释义
箫:象征文人雅趣;剑:代表侠义豪情;狂名:诗人自诩的不羁声名。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诗人复杂而沉重的情感世界。开篇两句通过“绝域从军”与“东南幽恨”的对比,展现了个人抱负与时代困境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渴望投身疆场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因现实的桎梏感到无力回天。后两句更是将这种矛盾推向高潮,“一箫一剑”概括了诗人兼具文人风骨与侠客精神的理想形象,但“负尽狂名十五年”则揭示出理想破灭后的痛苦与自嘲。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体现了龚自珍作为思想者的敏锐洞察,也彰显了其作为诗人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嘉庆年间,正值龚自珍三十岁上下。此时的他虽有报国之志,却因仕途坎坷、壮志难酬而倍感失落。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革新思想的文人,他目睹国家内忧外患,深感无力扭转乾坤,只能将满腔幽愤寄托于诗词之中。此诗便是在这样复杂心境下写就,表达了他对从军戍边理想的破灭以及对自身“狂名”虚度岁月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