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万态千端一瞬中,沁园芜没伫秋风。
䴔䴖夜警池塘冷,蝙蝠昼飞楼阁空。
粉貌早闻残洛市,箫声犹自傍秦宫。
今朝陌上相非者,曾此歌钟几醉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事万物在一瞬间展现万千姿态,曾经的沁园在秋风中逐渐荒芜。
夜晚水鸟在池塘中警醒,白天蝙蝠在空中飞翔。曾经的繁华已经消逝,只剩下空虚的楼阁。
那些美丽的容颜早已消失在洛阳的集市,但箫声仍然回荡在秦宫的附近。如今在这陌生的街道上,那些曾经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人已经无法辨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2. 无题:诗的题目。在古代,许多诗人在创作时不愿或无法为作品命名,故以“无题”为题。
3. 万态千端:形容事物繁多、变化无穷。
4. 一瞬中:一瞬间,表示时间短暂。
5. 沁园:位于汉代都城长安附近的皇家园林,此处借指繁华景象的消失。
6. 伫:站立。
7. 秋风:秋天的气息。
8. 䴔䴖(jiāo jīng):即鹈鹕,水鸟名。
9. 夜警:夜间警戒。
10. 池塘:这里指水池、湖泊等水域。
11. 蝙蝠:一种哺乳动物,夜晚活动。
12. 楼阁:建筑物的一部分,通常指两层以上的房屋。
13. 粉貌:指美女。
14. 洛市:即洛阳,古代著名的城市,这里是用来比喻繁华之地。
15. 箫声:用箫吹奏出的音乐。
16. 秦宫:秦国时期的宫殿,这里借指古代的繁华景象。
17. 今朝:今天。
18. 陌上:田间小路。
19. 歌钟:歌舞之声与钟声,这里用来形容昔日繁华的景象。
20. 醉同:共同沉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世事的变幻无常,诗人站在沁园这一历史遗迹前,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首联以“万态千端”和“一瞬中”两个词语描绘出世界万千事物的变化都在一瞬间完成,突出了时间无情、万物瞬息的特点。而“沁园芜没”则暗示着历史遗迹的沧桑变迁。
颔联通过对“池塘冷”和“楼阁空”的描绘,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同时,这两个意象也与首联的“一瞬中”相对应,表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时间而消失。
颈联中的“粉貌”和“箫声”是两个典型的古代美女和音乐的象征,这里用以表达诗人的怀旧之情。尾联则以“曾此歌钟”和“几醉同”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无题》吴融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大约在公元850年前后。当时,唐朝的中央政权已经衰落,地方藩镇割据势力逐渐崛起,朝政腐败、战乱频发,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吴融以忧国忧民的心态,创作了这首抒怀言志的诗篇。
吴融生于官宦世家,早年曾受到良好的教育,立志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屡遭挫折,壮志难酬。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中举。尽管生活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心,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唐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持统治地位,对文人采取了高压政策,许多文人因言论不当而遭到迫害。在这种环境下,吴融只能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虑。他以“无题”为题,既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也是为了让读者更加关注诗中的内涵,体会诗人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