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乐平刘复初隐居四咏 其二 听泉

标题包含
乐平刘复初隐居四咏 其二 听泉
泱泱寒流底处寻,但传幽响出空林。石根云窦元多罅,松籁风簧共一音。醉梦䀨醒春枕熟,诗怀清彻夜窗深。中郎别有清溪曲,更写潺湲入素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翥(1287年-1368年),字仲举,号蜕庵,又号蜕岩、蜕翁,元末明初著名文人。他是元代后期至明代初期的重要诗人,与杨维桢并称为“元末两大诗家”。 张翥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河流源头寻找,只能听到从空寂山林传来的回响。石头下的云状裂缝中有许多空隙,松树的琴声和风声共同发出一个声音。在醉酒和梦中醒来时,春天枕头依然温暖舒适,诗人清冷的心在深夜的窗户旁。中郎另有一种清澈的溪流曲调,可以写成潺潺流水般的琴曲。
去完善
释义
《乐平刘复初隐居四咏 其二 听泉》张翥 注释: 1. 泱泱:形容水流的样子。 2. 寒流:寒冷的溪流。 3. 底处寻:在何处寻找。 4. 但:只。 5. 幽响:寂静的声音。 6. 空林:空旷的树林。 7. 石根:石头底部。 8. 云窦:云彩聚集的地方。 9. 元:原本。 10. 多罅:有很多缝隙。 11. 松籁:风吹过松树的声音。 12. 风簧:风吹过叶子发出的声音。 13. 醉梦:喝醉后的梦境。 14. 䀨醒:睡醒。 15. 诗怀:写诗的心情。 16. 中郎:指汉蔡邕,他曾作《饮马长城窟行》描绘瀑布。 17. 别有:另有。 18. 清溪曲:清澈的小溪。 19.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20. 素琴:没有装饰的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聆听山泉声音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感悟。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绘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中。首联通过“泱泱”和“寒流”两个词,形象地描绘出水声的宏大与寒冷,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颔联则以“石根云窦”和“松籁风簧”两个意象,进一步展现了山谷中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颈联则通过对“醉梦醒”和“诗怀清”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聆听山泉声音时的感悟与思考。尾联则以“中郎别有清溪曲”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乐平刘复初隐居四咏 其二 听泉》这首古诗出自元朝诗人张翥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的元代晚期。在这期间,由于科举制度的废止,文人墨客多转向文学、艺术等方面发展个人才能。张翥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 在元末时期,战争频发,百姓疾苦重重。张翥选择了避世独居,乐平刘复初就是他的好友。张翥通过这首诗描绘了他们隐逸山林,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此外,从“明灭看桥柱,泠泠石上流”等诗句可以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静谧美好,彰显出张翥深厚的田园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