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龙门诗十二首·西溪

标题包含
游龙门诗十二首·西溪
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 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脩篁医茅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号颍阳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韩亿是北宋名臣,母亲为宋仁宗皇后之妹。 韩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京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来自南岭,驾着马匹行走在云雾缭绕的山林间。 我虽看不见溪流的源头,但我看到了山谷间满是绿色的植被。 凉爽的树叶覆盖在山泉之上,修长的竹子治疗了简陋的茅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引辔:本指驾驭马匹,这里意指进入龙门山。 2. 南岭:泛指中国的南方山脉。 3. 云木:高大的树木。 4. 翠满谷:形容山谷中绿色充盈。 5. 凉叶:秋天的树叶。 6. 山泉:山间流出的泉水。 7. 脩篁:修长的竹子。
去完善
赏析
《游龙门诗十二首·西溪》是北宋诗人韩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描述了诗人从南岭出发,沿着山间的道路缓缓下行。这里“引辔”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骑马前行的情景,而“云木”则象征了山岭的险峻和树木的茂密。 接下来两句“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写出了诗人进入西溪流域时的景象。这里,诗人以“不知”和“但见”的对比手法,展现了溪流的隐蔽和山谷翠绿的景色。同时,这两句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惊叹之情。 最后两句“凉叶覆山泉,脩篁医茅屋”,则描绘了山泉边的清凉环境和茅屋旁的修竹景色。这里,“凉叶覆山泉”意味着山泉的清凉宜人,而“脩篁医茅屋”则暗示了茅屋与竹林相映成趣的美景。这两句再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之,这首诗通过诗人从南岭到西溪的行程,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龙门诗十二首·西溪》是北宋著名诗人韩维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95年,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韩维曾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辞官退隐。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这段时间里,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非常活跃。文人墨客们纷纷外出游览,寻找灵感。韩维也不例外,他在游历龙门时,对西溪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写下了这组《游龙门诗十二首》,其中包括《西溪》一诗。 在这首诗中,韩维通过对西溪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的心境,虽然身处高位,但对权势并不热衷,更愿意投身于山水之间,追求心灵的宁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