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高高的山岩之上,幽深的小溪之畔,有仙鹤栖息的高洁树木,也有被微风轻拂的大树枝叶。长长的枝条遮挡了阳光,千年的古树荫蔽了大地。任凭季节更迭,严寒始终不变,唯有这坚韧的气节值得世人称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表:表面,此处指“高处”。
2. 森森:树木繁茂的样子。
3. 幽涧:深谷小溪。
4. 陲:边缘,边际。
5. 鹤栖:寓意贤人隐士的居所。
6. 君子:这里指贤人隐士。
7. 大夫:古代官职名,也泛指官员。
8. 条阴:树荫。
9. 盖影:树荫覆盖下的影子。
10. 披:分散,铺开。
11. 岁寒:比喻困境或严峻的考验。
12. 劲节:坚强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松”为主题,描绘了松树的高大、茂盛以及坚韧的品质。首联“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作者通过描绘松树在高山峻岭和幽深溪涧中的挺拔形象,展现出松树生长的环境之恶劣,但却能旺盛生长,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颔联“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通过鹤和大夫的形象,比喻松树的品行高雅。松树犹如品德高尚的君子,得到仙鹤的敬仰与栖息;而风吹拂下的松树枝叶摇曳,又如同大夫巡视民间的风范。
颈联“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进一步描绘松树高大繁茂的景象。百尺的枝条汇集在一起形成浓重的树荫,千年的树干遮天蔽日。这里表现出松树的蓬勃生机和不朽的生命力。
尾联“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是对松树品质的赞颂。尽管历经岁月的寒冷,松树始终不屈不挠,保持挺直的姿态。这种坚定的意志和品质,正如人生中所需要拥有的坚定信念和韧性,是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松》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松树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顽强生存的精神风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650-705年)。
这个时期的李峤,曾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他的政治生涯可谓顺风顺水。然而,在他的晚年,由于宫廷斗争的加剧,他失去了原有的官职,被贬为通州刺史。这一人生经历使他对松树的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他创作了这首《松》来表达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盛世,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力强大。然而,随着皇帝权力的加强,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李峤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官员,他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以松树的坚韧精神为榜样,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