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沈云夫

标题包含
挽沈云夫
我昔垂髫日,君来学雪斋。 宁知重骨肉,借作老生涯。 喜剧相过密,惊吁一病乖。 平生此长别,雨泪独伤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想起当年年少时光,您曾在我学习的书斋留下足迹。 谁能料到亲情重于一切,却成为彼此一生奔波的事业。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但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我们倍感惊慌。 世事难料,分别时唯有泪水满面,独自感伤。
去完善
释义
《挽沈云夫》是一首悼念友人沈云夫的诗。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垂髫日:童年时期。 2. 君来学雪斋:指沈云夫在作者童年时期就已经来到作者的家中学习。雪斋是古人读书的地方。 3. 宁知重骨肉:没想到我们之间的关系如此深厚,如同亲人一样。 4. 借作老生涯:共同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5. 喜剧相过密:意思是常常互相拜访,关系亲密。 6. 惊吁一病乖:因生病而使我们的联系突然中断。 7. 平生此长别:这是平生最痛心的告别。 8. 雨泪独伤怀:独自伤心流泪。
去完善
赏析
《挽沈云夫》是一首悼念故人的诗。诗人孙应时在幼年时期便与沈云夫相识,见证了对方的成长与变化。在诗中,他回忆了两人曾经的亲密友谊,感叹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第一句“我昔垂髫日,君来学雪斋”,表达了他们年少时的美好时光。那个时候,孙应时还是一个稚嫩的少年,而沈云夫则是他的好朋友,两人一起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第二句“宁知重骨肉,借作老生涯”,意味着他们在不经意间已经成为彼此的依靠。这种深厚的感情超越了血缘关系,成为了他们人生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两句“喜剧相过密,惊吁一病乖”,描绘了他们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以及突如其来的病痛让他们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这里的“喜剧”和“惊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命运的无常。 最后一句“平生此长别,雨泪独伤怀”,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离去的悲痛。他无法相信这个事实,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怀念。在这里,“雨泪”象征着诗人悲痛的心情,而“独伤怀”则体现了他在失去知己后的孤独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沈云夫》是南宋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诞生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南宋晚期。在这个时期,宋金关系紧张,民族矛盾尖锐,民生疾苦日甚。诗人孙应时生活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并决心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担忧和关爱。在这首《挽沈云夫》中,孙应时将沈云夫之死当作一个时代的悲剧来思考,通过悼念友人,反思了社会的混乱与动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