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木兰花慢

标题包含
木兰花慢
看纤云护月,湛河汉,夜声收。 正玉尘生风,银床坠露,凉叶飕飕。 襟怀静吞八表,莫登山临水易惊秋。 闲想多情宋玉,旧来空替人愁。 温柔。 乡解老秋不。 丝竹间秦讴。 向橙橘香边,持螯把酒,聊伴清游。 骚人自应念远,与黄花、评泊晋风流。 明日莼鲈兴动,待寻江上归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看看如细丝般的云朵保护着月亮,那明亮的银河,晚上的声音渐渐消失。此时像白玉般的雾气产生微风,在银色床上露水坠落,落叶发出簌簌的声音,感觉寒凉。胸怀宁静地包容八方,不要一登山临水就轻易感慨秋天的到来。闲暇之时回想那个多情的宋玉,他一直在徒劳地替别人忧愁。 温柔的他。懂得欣赏秋天的美好。在丝竹声中品味着秦地的歌谣。朝着弥漫着橙橘香的岸边走去,手持螃蟹和酒,一边陪伴着自己游玩。诗人自然会思念远方的人,同黄菊一起评论晋朝的风流人物。明天品尝莼菜的兴致高涨,等待寻找江边的归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木兰花慢:词牌名。 2. 纤云:细小的云彩。 3. 河汉:银河。 4. 湛:澄清。 5. 银床:月光下的池塘。 6. 八表:八方之外,表示辽阔的天地。 7. 宋玉:战国末期楚国辞赋作家,以“楚辞”见长。 8. 乡解老秋不:即“乡解老秋”,出自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形容登高望远的心境。 9. 丝竹:琴瑟之类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10. 秦讴:陕西民歌。 11. 橙橘香边:橘子成熟时节。 12. 螯:螃蟹的大钳子。 13. 骚人:文人墨客。 14. 黄花:菊花。 15. 评泊:评论,鉴赏。 16. 莼鲈兴动:源自张翰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而辞官归乡的典故。
去完善
赏析
《木兰花慢》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词作,词人以细腻的手法捕捉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首句“看纤云护月,湛河汉,夜声收”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夜图,纤云如轻纱般环绕着明月,银河显得格外清澈。接下来的句子“正玉尘生风,银床坠露,凉叶飕飕”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如玉般的轻尘在微风中飘扬,银色的床铺上洒满了晶莹的露珠,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 下阕则转向了对人物情感的描绘。“襟怀静吞八表,莫登山临水易惊秋”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境,他安静地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之中,感受着秋天的沉静,并不为季节的变化而感伤。接下来“闲想多情宋玉,旧来空替人愁”则是以宋玉为例,感慨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总喜欢因为秋天而多愁善感,但作者却并没有这种情感。 词的下半阙转向了对日常生活的描绘。“温柔。乡解老秋不。丝竹间秦讴。”这几句展示了乡村的生活场景,人们享受着秋天的温暖和丰收的喜悦,在音乐和欢歌笑语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接着的“向橙橘香边,持螯把酒,聊伴清游。”则描述了诗人在橙橘飘香的季节里,与家人朋友一起品尝美味的蟹肉,共度悠闲的时光。 最后两句“骚人自应念远,与黄花、评泊晋风流。明日莼鲈兴动,待寻江上归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古人风流韵事的钦佩。诗人打算在第二天乘船去寻找远方的亲人,共享天伦之乐。整首词在秋天的美景和温馨的生活场景中,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亲情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是南宋词人刘镇的传世之作。据史载,此词大致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公元1195-1200年)。在这段时间里,刘镇辗转各地,曾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任职,也曾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和打压,人生经历了许多起伏波折。 刘镇所处时代,正值南宋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一方面,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士大夫阶层沉迷于声色犬马,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金朝势力逐渐衰弱,北方蒙古族崛起,对南宋形成巨大威胁。在这个背景下,刘镇以笔为剑,抒发胸臆,留下了这首寓意深刻的《木兰花慢》。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