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续梦中作

标题包含
续梦中作
边寄今儒弁,帷筹得将才。 甘辛均士卒,号令走风雷。 惊晓城鼙急,吹秋陇笛哀。 先声羌胆碎,闻道汉兵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寄信给今天的文人学者,只是挑选出有才能的将领。 无论是辛苦还是甜蜜都公平地分给士兵们,他们的命令就像风雷一样迅速而有力。 早晨在惊慌中听到战鼓声急促,秋天在吹过的风中听到陇上的笛子声音悲凉。 他们让敌人胆寒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他们的到来就如同汉朝的大军压境。
去完善
释义
1. 边寄:边地防守的责任。寄,托付,这里指国家边防的托付。 2. 儒弁:儒生武弁。儒,儒家学者;弁,武官。这里指文武兼备的官员。 3. 帷筹:帷幕内筹划军机。帷,帐幕;筹,计策。 4. 将才:优秀的将领。 5. 甘辛:甘苦的比喻,指生活中的各种境遇。 6. 士卒:士兵。 7. 风雷:形容军令的迅速执行。 8. 惊晓:破晓时分的警报。 9. 城鼙:城楼上的鼓声,用于警示。 10. 吹秋:秋风中吹响的号角。 11. 陇笛:在田间吹奏的笛声。 12. 羌: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这里代指敌人。 13. 汉兵:汉朝的军队,这里指中原地区的军队。
去完善
赏析
本诗《续梦中作》是北宋诗人赵抃的作品。诗歌描述了战地边关的情景,描绘出紧张而壮丽的军旅生活。在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将领的智勇以及战士的忠诚。 首联“边寄今儒弁,帷筹得将才”体现了边境寄寓在儒生的才智之中,战争指挥需要运筹帷幄的将才。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军事人才的期许。 颔联“甘辛均士卒,号令走风雷”是对军队管理及其战斗力的生动描绘,其中“甘辛”指代军队中普通士兵,表明将领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风貌。“号令走风雷”则突出了军队的严明纪律和疾速反应,表现出极高的战斗力。 颈联“惊晓城鼙急,吹秋陇笛哀”则是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情景来表达战争的残酷:清晨战鼓敲响,战争气氛紧迫;秋天战事结束,笛声悲伤,表达哀悼之情。 尾联“先声羌胆碎,闻道汉兵来”中,“先声”指开战的预兆,表达了敌军望风披靡的意境。最后一句“闻道汉兵来”,意味着敌人听闻汉军到来,心生恐惧。本联表现了敌军的惶恐以及我军威震边疆的气概。 总的来说,本诗《续梦中作》以描绘军旅生活和战场景象为主线,传达了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操之间的深刻关联,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续梦中作》是宋朝著名诗人赵抃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时期,即公元1067年-1085年之间。 在这期间,赵抃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起伏。他曾担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要职,但在政治上因为与王安石的变法理念不合而遭到排挤。然而,赵抃并没有因此沉沦,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关心民生疾苦,致力于改革。他的这一精神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敬仰和支持。 在北宋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士人阶层的崛起,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诗歌成为了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赵抃的这首《续梦中作》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