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多丽·晚山青

标题包含
多丽·晚山青
西湖泛舟夕归,施成大席上,以晚上青为起句,各赋一词。晚山青。一川云树冥冥。正参差、烟凝紫翠,斜阳画出南屏。馆娃归、吴台游鹿,铜仙去、汉苑飞萤。怀古情多,凭高望极,且将尊酒慰飘零。自湖上、爱梅仙远,鹤梦几时醒。空留在、六桥疏柳,孤屿危亭。 待苏堤、歌声散尽,更须携妓西泠。藕花深、雨凉翡翠,菰蒲软、风弄蜻蜓。澄碧生秋,闹红驻景,采菱新唱最堪听。见一片、水天无际,渔火两三星。多情月、为人留照,未过前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翥(1287年-1368年),字仲举,号蜕庵,又号蜕岩、蜕翁,元末明初著名文人。他是元代后期至明代初期的重要诗人,与杨维桢并称为“元末两大诗家”。 张翥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西湖泛舟归来之时,在施成大的宴席上,我们以此夜的山色为起点,各自作词一首。 夜幕降临,青山渐染。湖边的云杉如同暮色,连绵不绝。这美丽的景色,宛如烟尘凝聚成了紫色的翠绿,阳光映照着南屏山。 当年馆娃宫的女王已经离去,而今只有鹿群在这遗迹中游荡;西汉苑中的铜仙人也不见了,只剩下飞舞的萤火虫。我们的心情满怀感慨,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只能以美酒安慰彼此飘零的情怀。 自从我们爱上那湖上的梅花仙子,至今仍未能亲近,就像一只白鹤仍在梦境中沉睡,不知何时能醒来。如今只剩下那六桥边稀疏的柳树和孤独的亭子。 等待苏堤上的歌声消散之后,我们还需再带上歌伎前往西泠游玩。在那荷花的深处,享受雨的清凉和翡翠般的荷叶,还有随风摇曳的蜻蜓。 秋天的湖水澄澈如碧,荷花依然鲜艳如春,耳边传来新的采菱歌曲最为动听。此时只见水面与天空连成一片,点点渔火闪耀其中。多情的月亮,特意为人留下光辉,照耀着尚未过去的河岸。
去完善
释义
晚山青:形容傍晚时的青山景色。 一川:整个江面。 云树:云雾缭绕的树木。 参差:高低不平的样子。 烟凝紫翠:烟雾凝聚在紫色的山峰上。 南屏:指南屏山,在杭州西湖边。 馆娃归: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回到故乡。 吴台游鹿:指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曾在苏州游玩的故事。 铜仙去:指汉武帝时期的金马门事件。 汉苑飞萤:指西汉长安城中的夜景。 尊酒:杯中之酒。 飘零:指游子在外漂泊。 湖上:指西湖一带。 爱梅仙远:指宋代诗人林逋隐居杭州西湖边的孤山,喜爱梅花,人称“梅妻鹤子”。 鹤梦:比喻清闲的生活。 六桥:杭州西湖的白堤上的六座桥。 疏柳:稀疏的柳树。 孤屿危亭:指西湖中的一座小岛和一座亭子。 苏堤:杭州西湖的一条长堤,相传由苏东坡主持修建。 歌声散尽:指夜晚唱歌的声音消失。 西泠:指杭州西湖的西泠桥。 藕花:荷花。 翡翠:绿色的鸟儿。 菰蒲:一种水草。 蜻蜓:一种昆虫。 澄碧生秋:清澈的湖水显得分外宁静。 闹红驻景:指热闹的景色停留在此地。 水天无际:水面与天空相连,没有边际。 渔火两三星:指远处仅有两三点的渔火灯光。 多情月:月亮被赋予了多情的寓意。 前汀:前面的水域。
去完善
赏析
《多丽·晚山青》此词通过对西湖傍晚时分美景的描绘,表达词人对湖光山色的热爱以及怀旧之情。开篇“晚山青”一句写出湖面和远处山景相接,一片宁静的氛围。接着“一川云树冥冥”展示出烟雾笼罩的树林,呈现出一种神秘的美感。之后,作者通过“烟凝紫翠”和“斜阳画出南屏”来刻画夕阳下美丽的西湖景色,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下片则从古迹入手,提及“馆娃归”等历史传说,进一步增强了词的古韵感。同时,结尾处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水上泛舟的画面:“见一片、水天无际,渔火两三星。”而月亮的出现,又给画面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总的来说,这首词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展示了西湖的迷人之美,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多丽·晚山青》是元代词人张翥的一首传世之作。据考证,这首词创作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1370年)。在这个时期,元朝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间疾苦日益严重。然而,张翥身处朝廷高位,宦海沉浮,面对时代的巨变,他既感到忧虑和无奈,又无法超脱世俗纷扰。 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主导地位,道家、佛教以及本土文化得以广泛传播。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使得文人士大夫在创作诗词时,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这种背景下,张翥的《多丽·晚山青》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这首词中,张翥描绘了青山绿水、白鹭闲云的美丽画卷,表现了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宁静致远的生活理想。同时,通过“问东君何处天涯”等诗句,流露出对命运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既有现实关怀又充满哲理思考的作品,使张翥成为元代最具影响力的词人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