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祠
翠华独去苍梧野,红袖同沈楚水濆。
休把兰汤招怨魄,空留竹泪忆明君。
风前有恨啼湘瑟,天外无言拟峡云。
不比石城双姊妹,帝家厘降有遗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大山独自屹立在苍梧的原野,红色的衣袖与江水一同消失在楚地的岸边。
不要拿着兰花沐浴液招引哀怨的灵魂,竹子上留下的泪痕只为思念贤明的君主。
吹过面前的风里充满了哀愁如同湘瑟的哭声,天空之外的话语寂静无声像峡谷间的云雾。
不像石城的两个姐妹,皇家的女儿仍有遗留的文章让人怀念。
去完善
释义
1. 翠华:指皇帝的车驾。这里指唐玄宗南巡祭奠隋文帝时的车驾。翠华独去苍梧野,意即唐玄宗独自前往苍梧(今湖南零陵地区)祭拜杨贵妃之墓。
2. 红袖:代指美人,这里指杨贵妃。红袖同沈楚水濆,意即杨贵妃在湘江投水自尽。
3. 兰汤:古代沐浴的一种,用于祭祀。休把兰汤招怨魄,意即不要通过兰汤来招引杨贵妃的冤魂。
4. 竹泪:竹子哭泣时滴下的泪水。古人认为竹子是一种有感情的东西。空留竹泪忆明君,意即竹子孤独地留下泪水怀念君王。
5. 湘瑟:湘妃所弹的瑟,借指凄清的音乐。风前有恨啼湘瑟,意即风中传来湘瑟的哀鸣。
6. 峡云:巫山峡谷的云彩,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天外无言拟峡云,意即天空无声无息,好像巫山的云彩一样。
7. 石城双姊妹:石城指金陵(今南京),石城双姊妹指大乔和小乔。她们是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的妻子。帝家厘降有遗文,意即皇帝家的佳人有着美好的传说。
去完善
赏析
《湘夫人祠》是宋代诗人胡宿为湘夫人祠所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湘夫人祠的描绘,表达了对其凄美传说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首联“翠华独去苍梧野,红袖同沈楚水濆”,以翠华、红袖作为切入点,写出悲壮气氛。两句分别讲述舜南巡与娥皇女英投江的传说,暗含了湘夫人的悲伤命运和忠贞品质。
颔联“休把兰汤招怨魄,空留竹泪忆明君”,指出尽管祭祀的方式有多种,但真正的忠诚是无法替代的。这两句既赞美了湘夫人的忠诚品质,又揭示了诗人在面对悲剧时内心的悲痛。
颈联“风前有恨啼湘瑟,天外无言拟峡云”,将听觉、视觉相结合,营造出哀愁的氛围。用峡云和湘瑟比喻情感,表达出诗人的哀思与惆怅。
尾联“不比石城双姊妹,帝家厘降有遗文”,提到石城姊妹,暗示作者知道湘夫人与石城姊妹的不同,但仍坚信她们的忠诚。同时,通过“遗文”一词,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夫人祠》是宋代诗人胡宿创作的一首描绘潇湘风景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胡宿作为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曾担任过尚书郎、翰林学士等官职。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曾遭遇过多次贬谪。这些人生际遇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命运的感慨。
在北宋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文学领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如沈括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就成书于此时。此外,这个时期的绘画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结合以上背景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湘夫人祠》这首诗的创作反映了胡宿对家乡风景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无奈。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湘夫人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在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下的思考与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