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臧寺丞赴建昌
新擢京司秩,初旌幕府贤。
少年裁美锦,昼日抚鸣弦。
山好当衙际,云闲至榻前。
庭中无一事,时问岳僧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任京城官员,首次展示幕府才能。
年轻才子编写美好篇章,白天里抚琴歌唱。
山脉之美就在办公之处,云朵悠闲来到床前。
庭院之中没有繁琐事务,时常向山上僧人请教禅宗智慧。
去完善
释义
新擢:晋升、提拔的意思。
京司:指中央政府部门或职务。
秩:指官员的职位、级别。
初旌:指刚刚被授予的官职标志。
幕府:古代诸侯或大将在外时的营帐,也指地方官员在外的住处,这里指地方政府。
贤:有德行的人。
少年:年轻的官员。
裁:剪取、制作。
美锦:美丽的丝织品,这里比喻官员的美好品德。
昼日:白天。
抚:弹奏。
鸣弦:指琴弦振动发出的声音。
山好:指环境优美的地方。
当衙:在办公处所。
际:时候、时期。
云闲:形容悠闲自得的状态。
至榻前:来到床前。
庭中:庭院之中。
无事:没有事情可做。
时问:时常询问。
岳僧禅:指与佛教有关的修行活动。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送臧寺丞赴建昌》诗中,诗人胡宿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臧寺丞即将奔赴建昌任职的场景。诗人首先通过“新擢京司秩,初旌幕府贤”两句表达了对臧寺丞晋升的喜悦以及对他在新岗位上的期许。接下来的“少年裁美锦,昼日抚鸣弦”则是对他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赞美。诗人用“山好当衙际,云闲至榻前”来形容建昌的自然风光之美和宁静的环境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间。而“庭中无一事,时问岳僧禅”则暗示了臧寺丞将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身养性、探寻人生的真谛。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形象、自然环境以及生活情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绘送别场景的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人胡宿用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臧寺丞即将离别的惋惜之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00年左右。
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崛起,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在这个时期,诗人胡宿与友人臧寺丞结识并成为了朋友。他们共同探讨文学、政治等议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由于官职调动等原因,臧寺丞被调任到建昌任职,因此胡宿为他写下这首送别诗。
当时,北宋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北宋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们受到朝廷的重视,他们的作品得以广泛流传。此外,佛教和道教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宗教信仰为文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