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白佛寺

标题包含
宿白佛寺
下马憩禅关,春苔一径斑。 归云寻谷口,倦鸟泊林间。 山客收棋罢,龛僧数息闲。 月高人不寐,隔岭水潺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宿(995年-1067年),字武平,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胡宿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任地方官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走过长途的旅行,下马在古刹的禅关中稍作休息,春天里的青苔在小径上留下斑驳的痕迹。天上的云彩似乎也在寻找幽静的峡谷,疲倦的小鸟们则在树林中栖息。山中的隐士刚刚结束了他们的围棋对局,寺庙里的僧人们在寂静中数着自己的呼吸。月亮高挂在天空,人们却无法入睡,只听到远处的山谷传来流水声。
去完善
释义
1. 宿白佛寺:宿是诗人名,白佛寺是诗人的住处,这里指的是他休息的地方。 2. 禅关:佛教术语,指进入禅定境界的门径或关隘。 3. 春苔:春天的青苔。 4. 斑:痕迹斑驳。 5. 归云:指云朵回归山谷。 6. 谷口:山谷的入口。 7. 倦鸟:疲劳的鸟儿。 8. 泊:栖息。 9. 山客:居住在山中的人,此处指隐士。 10. 收棋:结束下棋。 11. 龛僧:居住在岩龛中的僧人。 12. 数息:计数呼吸,是一种禅修方法。 13. 不寐:睡不着。 14. 潺潺:水流声。
去完善
赏析
《宿白佛寺》描绘了诗人在暮春时节探访白佛寺时的所见所闻。首先“下马憩禅关”交代了诗人抵达寺庙,进入寺门便看到满地春苔的曲折小路。接着“归云寻谷口,倦鸟泊林间”展现了诗人观察到的自然景象,白云萦绕山谷,鸟儿在树林间栖息,表现出恬静安宁的氛围。然后“山客收棋罢,龛僧数息闲”则描绘了寺内的人物活动,山客结束下棋,龛内的僧人在静静计数呼吸,更加衬托出整座寺庙的宁静气氛。最后“月高人不寐,隔岭水潺潺”以月的升空和流水声的远播,使意境更趋深邃,深化了诗意和哲学思考。整首诗呈现了一幅静谧、和谐而又富有生机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宗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白佛寺》是北宋诗人胡宿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97年,当时胡宿正担任苏州刺史一职。 在胡宿担任苏州刺史期间,他积极治理地方,关心民生,取得了显著的政绩。然而,他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在此时期,胡宿曾因与权臣之间的矛盾而遭到排挤,这使他产生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太平盛世的繁荣阶段,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方面,科举制度的推广使得士人阶层得以崛起,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官僚体制的腐化使得官场斗争激烈,民不聊生。 在这种背景下,胡宿选择寄情山水,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在游览白佛寺时,他被寺院的美景所吸引,遂写下了这首《宿白佛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