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承旨尚书观春物欣盛之什 其二
书观春归雪意残,三竿初日照天关。
鱼声稍喣芳塘面,鹊语频跳碧树间。
渠落禁中听御水,阁凭空际数前山。
柳黄梅白东郊近,未得携壶一日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看那春天归去时残留的雪花,刚刚升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天空之门上。池塘里的鱼儿渐渐活跃起来,喜鹊在绿树上欢快地跳跃着。我站在渠边,听到皇宫里的流水声,抬头望去,远处的山峦仿佛在眼前。春日里,东郊的柳树黄了,梅花白了,离我不远。但可惜我无法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放下忙碌的生活,抽一天时间去欣赏这美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承旨:官职名,此处指胡宿的友人尚书沈括。
2. 书观:书房窗户。
3. 三竿:形容太阳初升时阳光照耀下的景象。
4. 天关:天门,此处形容高远天空。
5. 鱼声:鱼儿游动激起的水声。
6. 喣:拂过,吹过的意思。
7. 芳塘:开满花草的池塘。
8. 鹊语:喜鹊的叫声。
9. 碧树:绿色的树木。
10. 渠落:水流貌。
11. 禁中:皇宫中。
12. 御水:皇家花园中的水源。
13. 阁凭:楼阁耸立的样子。
14. 空际:天际,远方的天空。
15. 前山:诗人在远处的山峰上所看到的景象。
16. 柳黄:春天柳树新叶的颜色。
17. 梅白:春天的梅花洁白如雪。
18. 东郊:指位于诗人居所东边的城郊地区。
19. 未得:不能得到。
20. 携壶:带酒出游的意思。
21. 一日闲:表示一天的时间都在忙碌之中度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诗人在春天里的愉悦心情。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阳光、春水、绿树、鸟语等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盎然。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因公务繁忙而不能尽情享受春日美好的遗憾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承旨尚书观春物欣盛之什 其二》是宋代诗人胡宿所作。创作时间是公元979年,正值宋朝建国初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乱刚刚平息,百废待兴,国家开始大力提倡文化教育,因此文学创作氛围十分浓厚。
胡宿在宋代初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文人,他在朝为官,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职。这个时期的他正处于人生的鼎盛时期,既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又有深厚的文学素养。然而,随着宋初政治形势的变化,他对朝廷的一些政策产生了疑虑和不满,这使得他的心境变得复杂而矛盾。
与此同时,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充满了变革的气息。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社会逐渐走向稳定。然而,在繁荣的背后,社会矛盾仍然存在,民众的生活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这种时代背景下,胡宿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