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
槁叶惊秋树幄稀,嘶蝉犹尚警寒枝。
玉琴可要传深恨,珠露何妨剩荐饥。
已伴风筝流远韵,更邀霜籁散余悲。
清漳病枕无悰久,月夕烦君住少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落叶纷飞秋意浓,树荫稀疏露寒气。
鸣蝉嘶哑仍警戒,寒枝高处且安身。
抚琴诉衷肠难表,珠泪沾衣慰肚饥。
风筝天际听远韵,霜籁瑟瑟散愁怀。
病卧漳水无人顾,望月遥寄友人思。
去完善
释义
《寒蝉》是唐代诗人胡宿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槁叶惊秋树幄稀:槁叶,枯黄的树叶;惊秋,指秋天到来;树幄,树林的荫凉处。这句描述了秋天到来时,枯黄的树叶飘落在稀疏的树林中。
2. 嘶蝉犹尚警寒枝:嘶蝉,鸣叫的蝉;警寒枝,警告寒冷的树枝。这句描绘了秋蝉在寒冷的天气中仍然警觉地鸣叫。
3. 玉琴可要传深恨:玉琴,指精美的琴;深恨,深深的遗憾。这句表达了通过优美的琴声传递深深的遗憾之情。
4. 珠露何妨剩荐饥:珠露,比喻晶莹剔透的露水;荐饥,充饥。这句描绘了晶莹的露水如同美食一样滋润着秋天的景象。
5. 已伴风筝流远韵:风筝,指秋风中的落叶;远韵,遥远的韵味。这句表现了落叶随风飘落,飘散出悠远的韵味。
6. 更邀霜籁散余悲:霜籁,指秋天的风声;余悲,剩余的悲伤。这句传达了秋天的风声驱散剩余悲伤的情感。
7. 清漳病枕无悰久:清漳,指清澈的流水;病枕,生病时在床上的日子;无悰,没有快乐。这句描述了诗人在生病时,长时间无法感受到快乐。
8. 月夕烦君住少时:月夕,指月圆之夜;烦君,麻烦您;住少时,停留片刻。这句表达了希望在月圆之夜,有您的陪伴,让我暂时忘记病痛的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首先,诗中通过“槁叶惊秋”和“嘶蝉犹尚警寒枝”的描述,展示了秋天的到来以及寒蝉的警惕。接下来,诗人以“玉琴可要传深恨,珠露何妨剩荐饥”两句表达了对秋天寒蝉的同情和关爱。然后,诗人又以“已伴风筝流远韵,更邀霜籁散余悲”两句表达了在秋天的寒冷中,寒蝉仍能保持其优美的声音和高洁的品质。最后,诗人以“清漳病枕无悰久,月夕烦君住少时”表达了对寒蝉的敬佩之情,并希望它能陪伴自己度过这寒冷的夜晚。整首诗通过对寒蝉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蝉》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胡宿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于宋仁宗时期(960-1063年),具体时间未详。
在创作这首诗时,胡宿正担任尚书右丞一职,作为朝廷的重要官员,他积极参与朝政,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然而,由于朝中政治斗争激烈,胡宿曾遭人诬陷,一度受到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寒蝉为象征,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谗佞之人的愤懑。
宋仁宗时期,北宋王朝逐渐走向繁荣,但在表面上的一片太平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等问题日益突出,民间疾苦深深触动了胡宿这位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此外,当时文人墨客间的文学交流也十分活跃,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