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
燠沐阳和盛,苍筤老色浓。
大明消积雪,青霭遍诸峰。
远浪浮赪鲤,惊雷起蛰龙。
去年南去雁,蓟北又相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炽热的阳光照耀着万物生长,翠绿的树木呈现出成熟的深绿色。明亮的太阳融化了积雪,群山之间弥漫着青色的雾气。远方的海浪中翻动着红色的鲤鱼,突然响起的雷声惊醒了冬眠的巨龙。去年向南飞去的鸿雁,如今又在北方重逢。
去完善
释义
1. 燠:温暖。
2. 沐:沐浴,这里形容阳光照射的样子。
3. 阳和:阳光和暖。
4. 苍筤:青色。
5. 大明:明亮的阳光。
6. 青霭:青色的云气。
7. 诸峰:众多山峰。
8. 远浪:远处的水波。
9. 赪鲤:红色的鲤鱼。
10. 惊雷:形容声音大而突然的雷声。
11. 蛰龙:冬眠的龙。
12. 蓟北:指古代燕国的北部地区,即今天中国河北省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早春》,描绘了春天刚刚来临时的自然景象。首句“燠沐阳和盛”中的“燠沐”是温暖的意思,“阳和”则代表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诗人通过这一句向我们展现了早春的暖意。接下来的“苍筤老色浓”中,“苍筤”是指绿色,“老色”则暗指冬天刚过的痕迹,这里的浓绿色彩说明了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出现。
诗的第二联“大明消积雪,青霭遍诸峰”中,“大明”即太阳,“消积雪”意味着积雪开始融化,这象征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青霭”则是雾气,诸峰上雾气笼罩,给人一种神秘的观感,增添了春天的气息。
第三联的“远浪浮赪鲤,惊雷起蛰龙”分别描绘了水面波纹起伏、鱼儿畅游的情景以及春雷初响、万物复苏的场景。这两句诗寓情于景,生动地传达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最后一联的“去年南去雁,蓟北又相逢”写的是大雁从南方归来与在北方的诗人相遇的情景,寓意着春天重逢的喜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春》是北宋诗人胡宿的一首描绘初春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80年左右,正值宋朝初期。在这一年代,虽然宋朝已立国数十年,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相对稳定,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胡宿作为当时的文人名士,对诗歌有着极高的热情。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政坛显要、中书舍人,再到黄州知州的宦海沉浮。他在任上恪尽职守,关注民生,提倡文教。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时局和百姓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关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宿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创作出了一系列描绘自然风物和社会景象的诗篇。《早春》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描绘初春景色的诗,通过对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