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合肥知己
离管回香辔,行舟动翠篙。
夕魂惟是黯,春目旋成蒿。
梦与杨花荡,书凭燕子高。
望中人不见,湖上首重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管弦之声,回首闻见香气扑鼻;推动船只,轻挥翠绿的竹篙。夕阳下的景色愈发暗淡,春季的美景瞬间成为过往。梦境中与飘零的杨花一同荡漾,书信靠燕子传颂高远。眼中的人儿已不在眼前,独自在湖畔黯然低头,抚首长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合肥:古县名,在今中国安徽省。这里指诗人的友人所在之地。
2. 离管:离别时的管弦音乐。这里指诗人和友人分别的场景。
3. 回香辔:形容马匹在香风中奔驰的景象。辔,马缰绳。
4. 行舟:行驶中的船只。翠篙,绿色的竹篙。
5. 夕魂:傍晚时分的愁绪。黯,暗淡无光。
6. 春目:春天的景象。旋成蒿:形容春天的景色很快变得荒芜。
7. 杨花荡:杨花飘荡的情景。这里比喻诗人对友情的思念。
8. 书凭燕子高:通过飞翔高空的燕子传递书信。
9. 望中人:遥望的人,这里指诗人的友人。
10. 湖上首重搔:诗人在湖畔驻足,首次感到焦虑不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离别时的情景和心情。诗人通过写景、叙事和抒情等手法,表达了对于友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首先,“离管回香辔,行舟动翠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离开时的一派繁华景象。离管是一种管乐器,这里用来比喻别离的声音;香辔则是马缰,象征着别离时的交通工具。翠篙是指绿色的船桨,象征船只在水面上航行。这两句的意思是:别离的时刻,听到管乐器发出的悠扬之声,看到马儿载着朋友渐行渐远,而船只则在湖面上驶向远方。
接着,“夕魂惟是黯,春目旋成蒿”两句,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忧伤之情。夕魂代表傍晚时分的心情,诗人用“惟是黯”来形容这种心情,意味着在离别时刻,心情非常沉重;春目则象征着春天的景色,诗人用“旋成蒿”来形容这些景色,意味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让人感叹不已。
然后,“梦与杨花荡,书凭燕子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杨花荡是形容杨花在风中飘荡的场景,这里用来比喻梦境中的相会;燕子高则是对燕子的飞翔高度的一种赞美,这里用来象征书信的传递。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相隔千里,但梦中仍能与朋友相聚;虽然无法亲自前往,但可以通过书信保持联系。
最后,“望中人不见,湖上首重搔”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离别。诗人通过对朋友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合肥知己
江山故人远,风雨独鸣弦。
秋水通泾渭,春鸿度洛川。
音尘双鲤断,梦寐一樽前。
此夕谁相忆,凄其霜露年。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胡宿写给他在合肥的知己的一首抒情诗。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中期(960-1127年)。在胡宿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知州、尚书等职位,并且在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胡宿本人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关注民生问题。然而,在诗歌中,他表达了一种孤独的心情和对友情的渴望。
胡宿与他的合肥知己相识于青年时期,两人志同道合,相互关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联系逐渐减少,这使得胡宿感到孤独和思念。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对江山、风雨、秋水、春鸿等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这种思念之情。同时,通过“音尘双鲤断”和“梦寐一樽前”等诗句,传达了他与知己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他们之间无法再相聚的遗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