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公仪小饮
官舍隠非隠,仕途才不才。
栋闲秋燕去,篱静晚花开。
卓瓮何妨卧,庄轩或自来。
求羊疏我甚,三径有青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政府工作并非隐逸,官场生涯还需才华。
闲暇时秋日燕子飞离,傍晚花开静谧的篱笆。
陶瓮之中不妨安睡,庄子之道或许自然而来。
苛责的生活离我越来越远,我只有一条青苔小路为伴。
去完善
释义
《招公仪小饮》是一首宋诗,作者是胡宿。以下是一些关键词的解释:
1. 官舍:官员的住所。
2. 隠非隠:隐逸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3. 仕途:从政的道路。
4. 才不才:指有才和无才的人。
5. 栋闲:房子空闲。
6. 秋燕去:秋天的燕子飞走。
7. 篱静:安静的篱笆。
8. 晚花开:晚上开的花。
9. 卓瓮:卓文君的典故。卓文君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美女,嫁给了司马相如。这里用卓瓮来表示美女的住所。
10. 何妨卧:表达了一种悠闲的心态。
11. 庄轩:指的是庄子的小车。
12. 或自来:可能自己过来。
13. 求羊: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一个故事,杜预解释为“求善贾而沽诸”。
14. 疏我甚:疏远我的程度。
15. 三径:三条小路。
16. 青苔:绿色的苔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胡宿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胡宿以“招公仪小饮”为题,描述了一个隐逸之士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全诗洋溢着一种宁静、淡泊的气息,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首联“官舍隠非隠,仕途才不才”,诗人以“官舍”和“仕途”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中隐藏自己真正志向的心境。这里的“非隠”和“才不才”实际上是对官场虚伪的讽刺,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
颔联“栋闲秋燕去,篱静晚花开”,描绘了诗人隐居环境的静谧与和谐。这里通过“燕去”和“花开”两个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四季变换、万物生长的感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然。
颈联“卓瓮何妨卧,庄轩或自来”,诗人以“卓瓮”和“庄轩”这两个象征物,进一步展示了自己的隐逸生活。这里的“何妨卧”和“或自来”表现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自在和悠然,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期待与友人相聚的心情。
尾联“求羊疏我甚,三径有青苔”,诗人以“求羊”和“三径”这两个意象,表达对世俗纷扰的隔绝和逃离。这里的“求羊疏我甚”是诗人以羊为喻,表示自己被世人疏远,不受尘俗打扰。而“三径有青苔”则象征着诗人归隐山林,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官舍”、“仕途”、“燕去”、“花开”等,使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招公仪小饮》,是宋朝诗人胡宿所创作的一首描绘朋友相聚、共饮的诗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但我们可以从诗人的生平以及作品风格来判断大致的写作年代。胡宿是北宋的一位文人,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退居田园时期创作的。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胡宿在官场生涯中曾担任要职,但因为与权臣不合,被贬谪至地方任职。在这段时间里,他逐渐认识到官场的黑暗,产生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在退休后选择回到家乡,过上了田园生活。这首诗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与朋友欢聚、共享田园美景的心情。
最后,我们来了解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完善,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胡宿这样的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宋代文化。此外,宋代的农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为田园诗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在北宋时期,胡宿在退居田园期间创作的。此时,胡宿已经看透官场的黑暗,选择回到家乡过田园生活。而在整个时代背景下,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提高,田园诗也在宋代文化中得到发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