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夕水亭
曲槛瞰回塘,披襟对羽觞。
苹风微有韵,水月自成凉。
嫩筿疏疏影,新荷偃偃香。
么弦聊按抚,志不在沧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弯曲的栏杆俯瞰曲折的池塘,敞开衣襟面对着酒杯。
岸边的水草微微舞动,水面倒映着月亮,自然地带来了凉意。
嫩绿的竹子投下稀疏的影子,新长出的荷花散发出幽幽的香气。
轻轻地拨动琴弦,我内心所向往的并不在于那遥远的江湖。
去完善
释义
1. 曲槛(kàn):弯曲的栏杆。
2. 瞰(kàn):俯瞰,从高处向下看。
3. 回塘:曲折的水塘。
4. 披襟(jīn):敞开衣襟,表示轻松自在。
5. 羽觞(shāng):古代的盛酒器,形状像鸟翅膀,有双耳。
6. 苹风:指初夏凉爽的风。
7. 微有韵:轻微地传递出声音。
8. 偃(yǎn):倒伏,这里是形容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动的样子。
9. 嫩筿(xiǎo):细小的竹子。
10. 偃偃:轻轻地摇摆。
11. 么弦:指琵琶等乐器的最低音弦。
12. 按抚:弹奏,演奏。
13. 志:意图,这里指创作这首诗的目的。
14. 沧浪:水名,此处代指江湖隐逸生活。
去完善
赏析
《暑夕水亭》是北宋诗人胡宿的一首五言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炎热的夏夜在水亭纳凉的场景。通过描写亭外的景物,如弯曲的栏杆、池塘、微风拂过的水面和水中的月亮等,营造出一种凉爽宜人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嫩竹和新荷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最后,诗人提到弹奏琴弦以自娱,暗示自己虽身处美景之中,但心中并无世俗之忧,体现了诗人超脱的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暑夕水亭》是宋代诗人胡宿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夏夜水亭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大约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之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繁荣时期,被称为“宋盛世”,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与作者有关的人生际遇。胡宿是宋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职,以其博学多才著称。在担任地方官期间,胡宿注重改善民生,受到百姓的爱戴。然而,他也因直言敢谏而遭到权贵的排挤,使得他的仕途颇为坎坷。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任地方官时所作,通过描绘水亭美景,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势力的抗争。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这个时期,宋代文学发展迅速,特别是诗歌创作。许多文人墨客投身诗歌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宋代社会相对安定,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这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宿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包括这首《暑夕水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