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江口
香吹生兰渚,飞霜下荻州。
月波清浸夜,天幕冷垂秋。
远屿迎潮没,寒烟护水浮。
冲歌来泽畔,知是采菱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风拂过兰渚,遍地生香;飞霜降临荻州,天地一片苍茫。月色映照在水中,夜晚显得格外明亮;天空低垂,秋天的气息带着凉意。远方的岛屿在潮水中若隐若现,寒冷的烟雾在水面上漂浮。听着那歌声,我知道是采菱的人来了,他们在水边劳作,生活简单而快乐。
去完善
释义
1. 香吹:形容香气浓郁地飘散。
2. 兰渚:即生兰的水中小洲。
3. 飞霜:飞扬的霜雪。
4. 荻州:长有荻草的小洲。
5. 月波:月光照耀水面形成的波动光影。
6. 天幕:天空如同一块巨大的幕布。
7. 远屿:远方的岛屿。
8. 潮没:被潮水淹没。
9. 寒烟:寒冷的雾气。
10. 护水浮:保护水面不结冰而使水能够流动。
11. 冲歌:迎着水流唱歌。
12. 泽畔:水泽岸边。
13. 采菱舟:采集菱角的小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江口的景色为主题,描绘出了一幅秋日江景图。诗人以“香吹生兰渚,飞霜下荻州”开篇,生动地展现了江水沿岸的美景。其中,“香吹生兰渚”中的“香吹”形象地表现了微风拂过水面所带来的清香;而“飞霜下荻州”则描述了飞霜降临在满州的荻花上,为画面增添了一抹萧瑟的气氛。
接下来,诗人通过“月波清浸夜,天幕冷垂秋”这两句诗,进一步渲染了江口的夜景。在这两句中,诗人以“月波清浸夜”来形容月光在水面上投射出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天幕冷垂秋”则表达了秋天的寒冷以及天空的辽阔无垠。
接下来的“远屿迎潮没,寒烟护水浮”两句,诗人描绘了远处的岛屿和水面上的烟雾。其中,“远屿迎潮没”描述了岛屿随着潮水的涨落而时隐时现,给人一种变幻莫测的感觉;而“寒烟护水浮”则表现出了江面上弥漫着的雾气,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朦胧的美感。
最后,诗人以“冲歌来泽畔,知是采菱舟”结束全诗,传达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意境。在这两句中,诗人以“冲歌来泽畔”来形容一艘载满歌声的小舟划破江面的宁静,为整个画面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而“知是采菱舟”则揭示了这艘小舟的身份,使整首诗更具有生活气息。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口的景色进行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次江口》是宋代诗人胡宿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具体年代不详。
在这个时期,胡宿作为文人名士,一生历经官场浮沉。他曾担任过国子监直讲、尚书工部员外郎、尚书司封员外郎等职,后因与权臣不和而辞官回乡。他在官场上的坎坷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兴亡。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然而,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官僚腐败的滋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首诗中,胡宿以江口的船只为背景,通过对舟行江口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民众困苦生活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