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林之中的屋舍被烟雾覆盖,城市的四季即将走到尽头。
阳光洒在松树上的雪花上,小溪与山脉间吹来晚风。
人们行走在这画卷般的景色中,鸟儿飞翔在酒后的吟咏之间。
这美景无穷无尽,仿佛是天意要留下对戴公的回忆。
去完善
释义
1. 林庐:树林中的房屋,这里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2. 烟:雾气。不起:不升腾。
3. 城郭:城市。岁将穷:指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
4. 云日:云雾和阳光。明松雪:明亮的松树和白雪。
5. 溪山:溪流和山峦。进:这里是“吹拂”的意思。
6. 人行:行人走过。图画里:形容景色美丽如画卷。
7. 鸟度:飞鸟掠过。醉吟:饮酒作诗。
8. 不尽:不尽兴。山阴:山阴亭,位于浙江绍兴,是古代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
9. 天留:老天留下。忆戴公:怀念戴逵,东晋时期的隐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陈师道的一首寄友诗。诗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渴望。在“林庐烟不起”一句中,诗人以炊烟作为乡村的象征,表现出林间小屋的宁静祥和。接着,“城郭岁将穷”则描绘出城市中一年的尾声,似乎时间在这一刻也显得格外珍贵。
接下来的“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两句,更是将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阳光穿过白云洒落在松树上的雪花,小溪和山间吹拂着傍晚的微风,这样一幅动态的画面如在眼前。
诗的后半部分,“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则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人们在美景中漫步、飞鸟掠过的场景。最后两句“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则是诗人的感慨,即当年王之涣的游宴之情已无法完全体会,但幸运的是,自然之美让诗人与友人之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整首诗通过描述雪后黄楼的景致,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时间是公元1095年前后,正值北宋时期,此时朝政腐败,内忧外患频仍。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师道生活在贫寒之中,但性格孤傲,为人正直,对官场的不满溢于言表。虽然他的一生并未离开过州县,但他的诗名却远播在外。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他对人生、友情以及对故土的热爱。
在那个时代,文学创作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其中包括散文、诗歌以及词等多种形式。然而,这个时代也是党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这对文人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的文学作品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陈师道的这首诗亦是如此,它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