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
东风作恶不成寒,野水穿沙自作滩。
细草无端留客卧,繁枝有意待人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并没有带来寒冷,野外的水流穿过沙滩形成了天然的河滩。纤细的小草没有理由地挽留过客在此休息,繁茂的树枝似乎在等待人们的欣赏。
去完善
释义
1. 东风:春风。在中国古代,“东”代表方向,“风”代表气候变化,所以“东风”通常表示春风。
2. 作恶:这里是形容风大。
3. 不成寒:指风力不足以造成寒冷的天气。
4. 野水:田野中的水流。
5. 穿沙:穿过沙滩。
6. 自作滩:自己形成沙滩。这里的“作”是“形成”的意思。
7. 无端:无缘无故地,这里指没有明显的原因或目的。
8. 细草:小草。
9. 留客卧:让客人休息。
10. 繁枝:茂密的树枝。
11. 有意:有意识或有意向地。
12. 看:欣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首句“东风作恶不成寒”中,“恶”字突出了东风的强劲,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风雨。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次句“野水穿沙自作滩”中的“穿沙”和“自作滩”形象地描绘了水流在沙滩上穿行形成的河滩,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第三、四句“细草无端留客卧,繁枝有意待人看。”中,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细草和繁枝赋予人的情感。“无端留客卧”意味着虽然环境恶劣,但春天仍顽强生长,如同热情好客的主人邀请客人留下歇息;而“繁枝有意待人看”则暗示了春天里繁花似锦的美景等待着人们去欣赏和品味。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兴》是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繁荣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人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篇。
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政治上并无建树,但在文学方面有着较高的成就,尤其在诗歌创作上。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在《春兴》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这个时期的背景下,陈师道的作品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他的诗作充满了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同时,他也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众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