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东亭湖
篮舆诘旦过东亭,日出烟销十里平。
翠袖舞风菰叶举,红粧照水藕花生。
恨无钓艇浮深碧,頼有吟毫赋晓晴。
归对老人夸胜赏,从今不数鉴湖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乘着竹轿经过东亭,太阳初升,驱散烟雾,十里长堤一片宁静。翠袖轻舞在风中举起荷叶,红色的妆容映在水中的莲藕上,宛如生命之花。遗憾的是没有小舟漂浮在深邃的碧水之上,但幸运的是我有诗笔描绘这清晨的美景。回到家中与老人分享这场愉快的游玩,从此不再羡慕鉴湖的清澈。
去完善
释义
1. 篮舆:竹轿子,这里指代乘坐的轻便交通工具。
2. 诘旦:清晨,天亮的时候。
3. 翠袖舞风:形容风吹过水面荷叶轻摆的景象。
4. 红粧照水:红妆意指荷花,照水指映衬在水面中,合起来是荷花在水面上映出美丽的景象。
5. 钓艇:钓鱼的小船。
6. 赖:依赖。
7. 吟毫:毛笔,这里指用毛笔写诗记录景色。
8. 胜赏:美好的景色或乐趣。
9. 从今不数:今后不再计较。
10. 鉴湖:即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境内的镜湖,此处以鉴湖代表清澈的水面。
去完善
赏析
《过东亭湖》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诗人心境的诗。诗中,喻良能用生动形象的笔墨描绘了清晨阳光下的东亭湖美景:宽阔的湖面、随风飘荡的翠袖、照水而立的红妆以及生机勃勃的藕花,都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
诗人以“恨无钓艇浮深碧”表达了希望能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乘艇游弋的愿望,而“頼有吟毫赋晓晴”则流露出他对于能以诗词记录这美好时光的庆幸。最后两句“归对老人夸胜赏,从今不数鉴湖清”则是表明自己观赏过这样的美景之后,甚至觉得鉴湖都无法与之相比。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展示了东亭湖的美景,又传达出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东亭湖》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人喻良能在游历东亭湖时创作的。此诗约作于公元1150年前后。
在这段时间里,喻良能经历了南宋初年的战乱和动荡。他的人生际遇起伏跌宕,曾入仕为官,又因战争而退隐山林。他曾亲眼目睹了国家山河破碎的惨状,也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心。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民族矛盾激化。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喻良能以他的才情和良知,写下了许多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诗篇。这些诗篇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现了他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的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