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句赠王秀才
富贵必从勤苦得,名位岂肯卑微休。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荣华富贵必然来自勤奋和困苦,名誉地位怎会甘愿卑微地停止不前?奉劝您再喝一杯酒,与您一同消解千年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富贵:财富和地位。
2. 必从:必定来自。
3. 勤苦:辛勤劳苦。
4. 名位:名誉和社会地位。
5. 肯:愿意,表示可能性极小。
6. 卑微:社会地位低下。
7. 休:停止,放弃。
8. 劝君:劝告你。
9. 更尽:再喝完。
10. 一杯酒:这里指喝酒的仪式。
11. 与尔:与你一起。
12. 万古愁:长久的忧虑或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借用白居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寓意,强调富贵和名位并非天上掉馅饼,而是需要勤奋努力才能得来。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王秀才的勉励和期待,希望他不要放弃,继续奋发向前。
颔联则借助“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一方面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另一方面又通过“万古愁”传达出人生短促、光阴流逝的感慨,以及岁月不等人、应珍惜时光的殷切期望。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又展现了友情深厚的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集句赠王秀才》,是南宋著名诗人、道家学者白玉蟾所创作的。诗中的“集句”是指从其他人的诗句中选取一些句子,重新组合成一首新的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之间。
在这个时期,白玉蟾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早年曾求学于福建漳州的白水书院,后来因家贫而辍学。成年后,他在各地游历,广交朋友,其中包括一些文人墨客和道士。在游历过程中,他接触到了道教,并开始对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辞别家人,开始了他的修道生涯。他在武夷山结庐修行,潜心研究道教经典,成为一位著名的道士和诗人。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在内忧方面,由于朝廷的腐败和贫富差距的加剧,民间反抗情绪日益高涨;在外患方面,北方的金国和蒙古都对南宋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和知识分子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其中就包括白玉蟾。他将道教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