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俱字
百草头,何太极,重与禅徒下锥刺。
云门俱字好参详,雪峰辊毬亦端的。
黛非青兮蓝一色,辰锦砂兮敢言赤。
紫罗帐里有真珠,曹溪路上生荆棘。
还会么,此时若不究根源,直向当来问弥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百草头上,何为太极?皆与禅修者息息相关。
云门宗字句皆有深意,雪峰辊毬亦有独特之处。
眉黛并非青色而如蓝色,星辰和金沙又如何言说其红色呢?
紫罗帐里隐藏着珍珠,曹溪路上生出荆棘。
还能领悟吗?此时若不探究根本,就只能在将来询问弥勒佛了。
去完善
释义
1. 云门:禅宗五山十刹的云门宗,以云门文偃为开创者。
2. 俱字:指云门宗的各种语句公案。
3. 锥刺:禅师用话头来启发弟子,比喻要明心见性需下苦功。
4. 参详:仔细思考,理解其中的含义。
5. 雪峰:指雪峰义存,是云门文偃的师兄弟。
6. 辊毬:又称“雪峰辊球”,指雪峰义存在簸箕里滚动木球问道的故事。
7. 黛非青:意指事物并非绝对,而是一种相对的状态。
8. 辰锦砂:疑为古人对辰砂(一种矿物颜料)的误解,实际上并无“辰锦砂”之说。
9. 紫罗帐:象征高贵和华贵的地方。
10. 真珠:佛教常用的事物,代表佛法智慧。
11. 曹溪:六祖慧能弘扬禅法之地,现位于广东曲江。
12. 当来:未来之意,此处意为后世。
13. 弥勒:未来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重显的《云门俱字》。诗人以寓意的手法,通过描述百草、云门、雪峰、黛、蓝、辰锦砂等意象,表达了禅宗修行的精神追求。其中,“百草头”代表了世间万物,而“何太极”则暗示了禅宗追求的超越世俗的境界。诗人以“下锥刺”来形容修行者的艰难探索,强调了禅悟的不易。此外,“云门俱字好参详”和“雪峰辊毬亦端的”则分别引用了云门文偃和雪峰义存的典故,进一步强调禅宗修行的实修实证。
接着,诗人以黛非青、蓝一色、辰锦砂、紫罗帐里的真珠等比喻,阐述了禅宗修行中平等、无相、内省的观念。最后,诗人提醒修行者要探究根源,否则难以领悟禅宗的精髓。整首诗歌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展现出了释重显作为一位禅宗诗人的独特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门俱字》是五代十国时期禅僧释重显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45年左右。释重显,号云门文偃禅师,是禅宗云门宗的创立者。他生活在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期政治纷扰、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
释重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自幼出家,曾师从多位名师,最后成为一位得道高僧。他在云门山创建禅院,弘扬禅宗佛法,吸引了众多信徒。然而,他的宗教活动也引起了统治者的关注,他曾多次受到迫害,甚至被流放至荒蛮之地。尽管如此,他始终坚持信仰,传播佛教思想,影响了后世禅宗的发展。
在释重显生活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当时,藩镇割据、战乱不断,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佛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僧侣纷纷投身于佛学研究,希望以慈悲为怀,拯救众生于苦难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重显积极投身于佛教事业,以禅学智慧启发世人,成为了一代宗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