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恨春五首 其五

标题包含
恨春五首 其五
一篆烟消系臂香,闲看书册就牙床。 莺声冉冉来深院,柳色阴阴暗画墙。 眼底落红千万点,脸边新泪两三行。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淑真(约1082年-约1135年),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是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朱淑真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婚前和婚后。在婚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缕香烟萦绕手臂,闲暇时靠在床上翻阅书卷。黄莺的歌声悠悠传来,越过幽深的院子;柳树的绿意斑驳,映在彩绘的墙壁上。眼前飘落下无数的花瓣,脸上留下了几行新的泪痕。梨花在细雨中颤动,黄昏后的景象令人断肠,即便不是悲伤的人也为之动容。
去完善
释义
1. 一篆烟消:篆,指香烟;一篆烟消,意指一缕烟雾消失。此处用来形容时间流逝。 2. 系臂香:古代妇女佩戴的一种香包。 3. 书册:书籍,这里指看书写字的材料。 4. 牙床:即床头,古代床通常有牙状装饰物,故称牙床。 5. 莺声:指黄莺的叫声,此处用以形容春天的声音。 6. 冉冉:慢慢地,轻轻地。 7. 深院:深宅大院,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 8. 柳色阴阴暗画墙:形容柳树翠绿,影子映在墙壁上。 9. 眼底落红千万点:描述眼前落花无数的场景。 10. 脸边新泪两三行:描述诗人脸上滑落的泪水。 11. 梨花:梨树的花,洁白如雪,常用于比喻女子的美貌或爱情的纯洁。 12. 断肠:形容极度悲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女诗人朱淑真所作,主要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的伤感之情。开篇描绘了诗人悠闲的生活场景,一炷香、一本书,显示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然而,这种宁静很快就被外面的鸟语花香所打破,诗人开始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但也同时看到了凋零的落红和脸上的泪水,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最后两句通过“梨花细雨”这一景象,将情感推向高潮,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恨春五首 其五》是南宋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在春日消逝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感慨。 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个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战争频发。朱淑真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女子,她的命运也同样受制于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在男权至上的时代背景下,她无法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只能在闺房中抒发情感。她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也并不美满,这使得她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诗中,朱淑真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用“泪痕红浥鲛绡透”来形容自己对春天消逝的无奈和哀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朱淑真作为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的无奈和痛苦,以及她对自由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