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至道宫云巢轩
碧霄路底作生涯,云亦何曾定有家。
月印天池心宇浄,水鸣环珮出松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广阔的天空中过着生活,云朵又何曾有固定的居所。月亮倒映在天池之中,心灵一片宁静,流水声如同环佩碰撞,松树开花。
去完善
释义
《题至道宫云巢轩》施枢
1. 碧霄:指青天。语出唐·李贺《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
2. 生涯:生活的过程或经历。
3. 云:此处的云,象征隐士的生活。
4. 月印天池:月亮在水面上留下的倒影。
5. 心宇:心中的世界。
6. 浄:清净,无尘。
7. 水鸣环珮:比喻水流的声音如同玉佩碰击的声音。
8. 松花:松树的花粉。
去完善
赏析
《题至道宫云巢轩》是南宋诗人施枢的一首描写道士生活的诗。诗中描绘了道士在云端深处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道教修行的理解和赞美。这首诗的意境清幽脱俗,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首句“碧霄路底作生涯”,描述了道士在云端深处的修行生活。“碧霄”指天空,这里形容道士生活的清净高远。“生涯”表示人生、生活,这里强调了道士生活的超脱世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第二句“云亦何曾定有家”,通过对云的描绘,进一步阐释了道士生活的境界。这里的“家”指的是固定的场所或归宿,而云是无形的,随风飘荡,没有固定的居所。诗人通过对比,暗示了道士生活的自由无拘,不受尘世牵绊。
第三句“月印天池心宇浄”,描绘了道士生活的环境。“月印天池”形容月光映照在天池中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心宇净”则表达了道士心灵的纯净与宁静,这也正是他们修行的目的之一。
第四句“水鸣环珮出松花”,进一步展现了道士生活的氛围。“水鸣”形容水流的声音,这里象征着道士心境的清澈。“环珮”是指玉佩,这里用来比喻松树的花蕊,形象地描绘了松花的美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生活的赞美,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
整首诗以云、月、水和松花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道士修行的画面,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道教的超脱思想,使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至道宫云巢轩》是南宋诗人施枢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至道宫的云巢轩所感受到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方面:这首诗歌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南下侵扰,国土分割,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逃离现实纷扰,寻求精神寄托。这首诗正是作者在战乱和黑暗的现实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表现。
从作者的人生际遇来看,施枢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曾担任过朝官,后因战乱离职,隐居山林。他的诗文作品主要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在他的笔下,至道宫的云巢轩成为了他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从时代相关背景知识看,南宋时期,佛教、道教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常常寻求宗教信仰来慰藉心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施枢选择到至道宫云巢轩避世隐居,并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