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韵
不妨雪压与霜糊,友结松筠鄙橘奴。
特放孤标先煖觉,肯随众卉望寒逋。
疑将冰月为精爽,端借琼瑶琢体肤。
闯出一元生物意,从兹引领万容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尽管风雪交加和严霜来袭,朋友们犹如坚韧的松竹一般紧密相连。在寒冷来临之际,独自挺拔的你率先感知到温暖,不肯随着其他花草一起躲避严寒。你就像那冰清玉洁的月亮一样有着独特的气质,借助琼瑶般的品质塑造了美好的身体。你带领着万物复苏的春天,让无数美丽的花朵竞相开放。
去完善
释义
1. 不妨:无须在意,表示可以接受。
2. 雪压与霜糊:指积雪和结霜覆盖在梅花上的景象。
3. 友结松筠:形容与松树、竹子成为朋友,比喻品性高洁。
4. 鄙橘奴:鄙视柑橘类植物,以衬托梅花的品质。
5. 特放孤标:特别突出地绽放的梅花枝干。
6. 先煖觉:比其他花卉更早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7. 肯随众卉望寒逋:不愿像其他花卉那样畏惧寒冷。
8. 疑将冰月为精爽:似乎把冰冷的月亮作为精神的寄托。
9. 端借琼瑶琢体肤:借助如玉般的冰雪来雕琢自己的形象。
10. 一元生物意:指万物的生机与活力。
11. 从兹引领万容姝:从这开始,引领着万种美好事物的发展。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和梅韵》,和者为对原作的唱和、呼应之意,通过描绘梅花的品质和精神,展示了诗人对坚韧不屈的人格精神的赞美。
首联“不妨雪压与霜糊”中,“雪压”、“霜糊”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严寒环境中挺立的情景。诗人暗示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梅花依然可以保持其独立风骨,自然引入了下句“友结松筠鄙橘奴”。这里诗人以松树、竹子作喻,赞扬梅花的坚毅品质和孤独精神,同时表达了其对卑贱、普通事物的轻视。
颔联“特放孤标先煖觉”,点明梅花是率先感受到春日温暖的植物,“肯随众卉望寒逋”则体现了梅花独立、高贵的特质,不肯与众多花卉一样畏惧寒冷。诗人再次强调了梅花的独特性与傲然独立的品格。
颈联“疑将冰月为精爽,端借琼瑶琢体肤”,运用丰富的想象,把冰清玉洁的月亮当作梅花的灵魂,将琼瑶(美玉)视为梅花的肌肤。这两句充分展现了梅花的超凡脱俗之美,及其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质。
尾联“闯出一元生物意,从兹引领万容姝”,诗意逆转,展现出梅花的巨大生命力和启示性:它独自闯关而出,成为了万物生长的楷模。最后“从兹引领万容姝”,意味着从此刻起,世间所有美好事物都将如春花般竞相开放。整首诗传达出对坚韧不屈、独立无畏的精神赞美,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勇往直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梅韵》是宋代诗人陈淳的一首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1127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一个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感慨和理想。
陈淳,字安之,号北溪先生,福建福州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诗才横溢,以梅花为题材的诗篇尤为出色。在这首《和梅韵》中,陈淳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北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复兴,士大夫阶层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品格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陈淳作为一位理学家,他的人生价值观也受到了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此,在他的诗篇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还能体会到他对道德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