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禽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整天闲暇的时光里,我坐在窗边享受着和煦的微风。突然,我听到了一阵美妙的声音从高高的鸟笼中传出。这声音让人感受到了山林间的幽静,仿佛置身于千山万水之间。
去完善
释义
1. 画眉:鸟名,体长十余厘米,上体棕褐色,有黑色斑纹,下体棕黄色。雄鸟善鸣叫,叫声悠扬婉转,常被用于观赏或饲养。
2. 文同:北宋著名文人,字与可,曾任洋州知州等职,擅长书画,尤其擅长画竹。
3. 闲窗:指无事时倚靠的窗户。
4. 好风:舒适宜人的微风。
5. 初听:第一次听到。
6. 高笼:指养鸟用的鸟笼。
7. 公庭:官署的庭院。
8. 事简:公务简单,事务不多。
9. 人皆散:指官员们都下班离去。
10. 千岩万壑:形容山峦重叠、沟壑纵横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世界。首句“尽日闲窗生好风”描述了在闲暇的时光里,诗人在窗户边享受着和煦的微风,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接着“一声初听下高笼”则通过鸟儿欢快地鸣叫,进一步渲染出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后面两句“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则是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韵味悠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画眉禽》是北宋著名诗人、画家文同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画眉鸟的生动形象和活泼姿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灵和谐共处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方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画眉禽》这首诗歌创作于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960-1127年之间。在这一年份里,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文同这个人物及其人生际遇。文同(1036-1085),字与可,号石室先生,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人政治家、书画家。他才华横溢,性情高洁,一生淡泊名利。作为文人墨客,他不仅擅长诗文,还精通绘画,尤其在花鸟画的造诣上独树一帜。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文同曾担任多地地方官,期间为民请命,打击腐败,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却因为正直不阿而遭到权贵的排挤,最后病逝于任上,享年四十九岁。
最后,结合这些时代背景知识,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画眉禽》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在这首诗中,文同通过描绘画眉鸟的美好形象,寓情于景,寄寓了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之情,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社会中的压迫和不公的不满。可以说,《画眉禽》正是文同身处复杂世俗环境时,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依然坚守高尚情操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