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士特似表过中峰饯似宗
旧好崔亭伯,新交阮仲容。
招携来白水,祖饯过中峰。
谷暖芊芊树,云深杳杳钟。
兵戈一分袂,惆怅几时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朋友是崔亭伯,新朋友有阮仲容。
来到白水相邀约,在中峰饯别宴。
山谷温暖树茂密,云朵掩映钟声悠。
战火连天各西东,何时重逢满心愁。
去完善
释义
1. 崔亭伯:指三国时期的文人名士崔骃(yīn),字亭伯。此处借指作者的好友。
2. 阮仲容:指三国时期著名音乐家阮籍,字仲容。此处借指作者的另一位好友。
3. 白水:河流名,即今陕西白河。这里用来形容水流清澈。
4. 祖饯:送别之礼。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以保佑平安。这里表示送别之意。
5. 中峰: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林虑山主峰。这里是诗人送别的地点。
6. 谷暖:山谷间的温暖气候。
7. 芊芊树:茂盛的树木。
8. 杳杳钟:远处传来的钟声。这里描绘出深山幽谷的意境。
9. 兵戈:战争。这里表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
10. 一分袂:离别时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作者用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相结合的方式,抒发了别离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通过对比新旧之交的两位友人,表达了他们的情谊深厚;颔联描述了相约游山、告别中峰的场景,呈现出游憩活动的美好;颈联以山谷的温暖和云雾深处的钟声作为比喻,暗示出时光荏苒和世事无常之感;尾联则直接表达了对战争离别的哀愁以及重逢的期盼。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满了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末年,公元1268年。此时正是南宋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金国入侵,朝廷内外交困,战乱频发。诗人李处权生活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民众的生活状况。
李处权在这一时期的个人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地方官吏,但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江西。他在江西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士特、似表和似宗等人,他们在中峰山举行聚会,相互唱和,共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同士特似表过中峰饯似宗》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在诗中,李处权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深沉的人生感慨,充分体现了李处权作为一名诗人的才情和担当。
去完善